繁体简体

学习“四史”要向毛泽东学方法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3-08 11:02:26

  学好“四史”,需要主观的努力,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在历史学习的方法论方面,毛泽东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党员干部学习。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讲话中,他提出了“古今中外法”,这是一种将历史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历史研究领域而形成的史学方法。“古今中外法”虽然是针对党史研究提出的,但同样是适用于历史学习的方法。重温这一方法的内涵,对推动“四史”教育入脑入心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毛泽东强调要“开动机器”,对历史规律进行科学总结,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只有通晓古今,才能洞悉历史的必然性。历史事件的形成与思想观念的蕴思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如果不把阶段性的历史纳入作为总体性范畴的历史中加以把握,就很难将某个阶段的历史真正搞清楚。因此,毛泽东指出:“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毛泽东认为,应运用历史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来研究历史。他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虽然强调历史的连续性,但是绝非无批判的全盘接受。他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历史连续性的思考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这种思考既联通古今又区别古今,既有继承又有扬弃。

  “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

  “古今中外法”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曾经风趣地说道:“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风雨征程到走向辉煌,这段历史不是点与点之间的时空跨越,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过程,其间有过成功的绚烂,也有过失败的黯淡。成功的经验固然宝贵,但失败的教训同样值得反思。因此,毛泽东强调“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不能说错误路线没有用处,它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毛泽东提倡将历史知识作为反思现实的工具,力求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他经常在讲话和著作中强调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历史对把握规律的重要性。他以李固的《与黄琼书》为例,倡导党内正义敢言的作风;以司马迁创作《史记》为例,鼓励在逆境中奋斗的青年;以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为例,说明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以触詟劝说赵太后为例,要求领导干部严格教育子女。

  不但要兼顾“中国和外国”,还要关注“己方和彼方”

  毛泽东在介绍“古今中外法”时,指明了其思想源流:“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所谓“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就是“世界上没有这方面,也就没有那方面”,矛盾诸力的共同作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因此,毛泽东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深化了对历史的理解。他指出“中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中国和外国”,第二层含义指“己方和彼方”。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强调“中外”,并不是以中否外、以己否彼,而是以外为镜、以彼为鉴。为此,他主张运用历史比较法展开研究,即“将来需要编两种材料,一种是党内的,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种是党外的,包括帝国主义、地主、资产阶级等。两种材料都按照年月先后编排。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同时,他提倡立足立体的视角研究历史。1941年他在《关于农村调查》中提出了“四面受敌”法,1942年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强调要“有系统地去考虑”,1956年他在谈到党的历史经验时,把“从平面看农村,不是立体地看农村”视作历史教训,1957年他在会见外国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必须懂得平面,同时也必须懂得球面,要懂得平面与球面的统一。

  “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

  “古今中外法”拓展了学习历史的边界,不仅要从时间维度学贯古今,而且要从空间维度通晓中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中找准中国的方位,在世界历史的整体联系中认清中国的境况。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法”中的“中”,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蕴含中心之意。然而,在当时曾经有一些人,不以具体实际为依据,反而言必称希腊,生搬硬套外国的成果,把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推向了危险的境地。毛泽东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

  要想处理好中国与中心的关系,就需要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毛泽东认为,立足世界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共性的规律当然需要,同时应该承认在具体时空条件下的个别性。他用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案例进行了解释:“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毛泽东曾经多次引用列宁的经典名言“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来告诉我们,处理好中国与中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关键在于立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在1942年提出的,如今70多年过去了,其思想光芒历久弥新。将“古今中外法”运用于“四史”学习中,应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四史”并不是四段历史的接续,而是大时间段与小时间段的包含交错。立足局部性视角进行单向度的学习,很难厘清“四史”的内在逻辑关系,应将这四段历史置于整体性视角加以辨析。二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四史”学习并不是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要素的机械记忆,而是从直观的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的本质。应将历史现象纳入“古今”的时间维度和“中外”的空间维度所组成的立体网络中加以综观。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