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战:空中成为决定性战场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15 17:02:54

  不列颠之战

  ■夏一东  

不列颠之战中英国“喷火式”战斗机中队。资料图片

  意大利军事家杜黑1921年出版专著《制空权》时,或许不曾料到19年后的不列颠之战,几乎完美验证了他的理论——空中已成为决定性战场,空中力量对战役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1940年,为对抗纳粹德国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至10月,是不列颠空战最为紧张激烈的4个月,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纳粹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1941年5月,德空军停止轰炸英国,不列颠之战结束。最终,德军既未能歼灭英国空军主力,也未能通过轰炸城市使英国屈服。德军未能跨过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本土,“海狮计划”胎死腹中。

  雷达投入实战使英国构建起灵敏快速的空中预警体系。在不列颠之战前,英国构建了以雷达为核心,以地面对空观察队、声学定位器和电话网为补充的防空预警体系。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爆发时,英国已在东、南和西南方向的海岸线沿线建设了21座本土链雷达站和29座低空探测雷达站,能探测不同高度的来袭敌机。

  地面对空观察队是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他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和灵敏的听觉搜索敌机,并通过电话实时汇报敌机型号、数量、航向和高度。地面对空观察队的观察哨间隔为10~16公里,每个观察哨大约3~5名队员。战时,英国在全国设置约5000个地面观察哨,成千上万人投入其中成为空中战斗的“眼睛”。通过技术与人力的有机结合,英国打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预警体系,掌握了作战中的信息优势,从而能够制订出合理的战术,化被动为主动。

  灵活高效的指挥体制是英国赢得不列颠之战的重要原因。此战,英国空军的指挥体制分为三级:战斗机司令部、联队司令部和中队指挥部。各级职责范围都有严格规定,在职责范围内,下属能在不受上级干涉的情况下拥有相当大的行动自由。与此同时,英空军引入了敌我识别器,作战指挥室的人员能够非常清晰地掌握己方编队的情况。在整个战役期间,英空军的指挥系统运行越来越顺畅,成为英空军的聪明“大脑”,对德军战斗机拦截率提升至90%,为最终赢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斗机司令部担负整个英国的防空预警职责,其根据英国的电话网络将英国划分为130个网格区域,随时根据作战态势,通过“汽笛警报系统”向城市和乡村发布不同程度威胁的防空警报。其下辖的英国防空司令部共有7个防空师,装备有重型高炮、轻型高炮、高射机枪和探照灯等,主要担负对空防御任务。同样隶属战斗机司令部的英国空军气球司令部下辖多个拦阻气球团,主要负责建立气球屏障,以保护城市免受敌机的低空袭击威胁。此外,英国还构建了严密的民防体系。政府修建公共防空洞,民间的志愿服务队在政府领导下负责分发物资、照顾伤员、管理避难所。同时,英国政府还帮助家庭自制简易防空设施,以备紧急时使用,并有计划地将老人和儿童等人员从高危城市疏散到乡村,减少伤亡。

  上述这些措施,尽管未能完全阻止德国轰炸机飞临英国城市上空并投下炸弹,但综合立体的防空措施,大大削减了德军的进攻力度和轰炸效果。伦敦等城市仍能保持基本的生活工作秩序。

  德国核心作战目标调整,也为英国的防空系统带来喘息之机。1940年8月23日,德国轰炸机将炸弹误投到伦敦市中心,炸死若干居民。英国空军随即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被激怒的希特勒,命令德国空军的核心作战目标由歼灭英国空军转为轰炸城市目标,这也为英国重组空军力量、修复完善防空系统带来喘息之机。

  不列颠之战不仅是一场歼灭战,也是一场消耗战。1940年5月,英国政府成立飞机生产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飞机生产协调,直接向首相丘吉尔汇报,其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增产飞机。飞机生产部给各飞机制造厂下达指令,紧急增产核心机型。通过建立新工厂、优化生产流程、简化设计、统一零部件标准、分包合作等方式,维克斯公司生产的“喷火”式战斗机由每月约150架提升至300余架,霍克公司生产的“飓风”式战斗机每月产量高达470架。同时,英国政府紧急将民用工业转为军用工业。汽车制造厂改为制造飞机零部件、卡车或防空炮底座,汽车巨头奥斯汀、罗孚、纳菲尔德等公司都参与其中;纺织厂转而生产降落伞和飞行服;铝、钢、橡胶等原材料优先供应分配给航空工业;工厂推行轮班制,工人展开生产竞赛。1940年英国飞机产量较1939年提升近3倍。1940年7月至10月,英国生产战斗机约1700架,同期英国损失作战飞机900多架。

  英国工业生产体系的高速运转改变了不列颠之战初期英空军在数量上的劣势地位,迅速弥补了差距,使英国具有了打消耗战的底气。英国航空工业这种生产效率远超德军的战前估计,致使德国空军看不到赢得不列颠之战的希望。最终,英国成为这场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中战役的获胜者。

  “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丘吉尔对不列颠之战的评价,是对飞行员、地勤和通信指挥人员的赞扬,他们人数不多,但成功保卫了英国‌。

  当科技推动战争形态不断演变,深海、太空、电磁空间等已成为新的“决定性战场”,智能无人技术的应用使未来战场博弈更趋复杂多样。杜黑的制空权理论中蕴含的“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的战略预见性,依然给今天的人们深刻启迪。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