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①: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25 09:19:59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①

    ■邓一非

    编者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和英雄群体,他们身上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抗战英雄们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抗战英雄的精神品格,并转化为强国强军的奋进力量。即日起,《解放军报》军人修养版推出“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系列专稿,敬请关注。

    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精神基因,是危难关头能迸发排山倒海历史伟力的精神密码。“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能为国战死,即为余之幸事,可无憾此生矣”……无数抗日英烈用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激励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鞭策前线将士舍生忘死、血战到底。

    抗战英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矗立起赤诚报国的精神丰碑,支撑起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是对爱国最真切、最令人信服的诠释。杨靖宇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面对敌人围剿,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毫不屈服,顽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发现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范子侠手执双枪、所向披靡,不畏牺牲、英勇杀敌,在一次反“扫荡”作战中,不幸中弹,倒在了战场上。左权战功赫赫,驰骋华北抗日战场,在十字岭遭遇敌人合围时,冲锋在前指挥部队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历史深刻昭示,爱国是“荣辱一肩担,国为重”的深厚情感,是“丈夫矢志,为复国兴”的高远志向,是“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的赤胆忠心,是“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责任担当。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不仅有前线官兵冲锋陷阵、血战到底,还有后方的全力支持,举国上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为了赶走侵略者,无数英雄母亲把自己含辛茹苦养育的儿子送上战场;老百姓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节衣缩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场抵御外侮的伟大抗争中,中国人民把爱国主义化作“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民族血性,凝聚成“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的必胜信念,谱写了“男女老少齐参战,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的壮烈篇章。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习主席强调:“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先辈们用他们至纯至深的爱国之情、愈挫弥坚的强国之志、鞠躬尽瘁的报国之行,作出彪炳青史的回答,告诉我们,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从来不是虚无的,更不是空洞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上。新征程上,广大官兵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像抗战英雄那样把爱国的“情”“志”“行”融为一体,让爱国主义成为心中永不褪色的旗帜、永不熄灭的火炬,化为实现强国强军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新时代革命军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就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就要心怀“国之大者”,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必须增强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自觉把个人理想、奋斗熔铸到强国强军伟业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不断练本领、强素质、提能力,时刻听从祖国召唤,聚力攻克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就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爱军习武、爱岗敬业,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在平凡岗位上争创新业绩、展现新作为,努力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书写忠诚报国的精彩人生。


作者:邓一非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