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浑河记忆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25 11:21:57

  乌斯浑河记忆

  ■焦凡洪

  一

  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乌斯浑河,长度只有141公里,但它与牡丹江、松花江、黑龙江等三大水系相连。在满语里,“乌斯浑”意为“凶狠的河流”,因为它在雨季水源丰足、水流湍急。

  由于乌斯浑河流径不长,很快注入牡丹江,当地老百姓习惯把这条河称作江。1938年,8名抗联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在打光子弹后,手挽手走向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谱写了“八女投江”的壮烈篇章。人们由此把乌斯浑河称作“英雄之河”。

  1933年3月,杨化烽出生在离乌斯浑河不远的江东村。黑土黝黝,林木苍苍,这里原本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夏天,孩子们经常到河沟抓鱼;冬天,在野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冰爬犁。

  可自从村头插上“膏药旗”,孩子们再也不敢出来玩耍。日本鬼子对老百姓的压榨变本加厉,愈加疯狂。他们在江东村周围筑起6座碉堡,在村西不远处修建兵营,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杨化烽自懂事起,大人们便给他讲东北抗联打日本鬼子的故事,8名女战士投江牺牲的壮举深深印刻在他的童年记忆中。

  一天晚上,杨化烽家里来了3名抗联战士,他们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衣服,打着绑腿、扎着武装带、背着枪。父亲杨万金与抗联战士在屋里悄悄说话。夜深了,父亲要留抗联战士在家住,但他们不肯,怕给老百姓带来麻烦。

  杨化烽问父亲:“这么晚了,他们去哪里住呀?”

  父亲回道:“山里。”

  杨化烽说:“他们不害怕吗?山里有狼!”

  父亲说:“他们就是打狼的!”

  隔了几天,抗联官兵伏击了日军一个巡逻队,消灭了10多个日本鬼子。

  日军恼羞成怒,在当地推行“合村并屯”的政策,到处拆院杖子(用木板搭建的篱笆墙)、烧房子。

  1942年秋的一天上午,9岁的杨化烽跟着母亲去菜地摘菜。突然,母亲发现家中草房着火,拉起杨化烽就往回跑。看到日本鬼子正在院里放火,母亲急了,哭喊着往屋里冲,想抢些粮食出来。这时,一个鬼子抡起枪托朝她头上砸去,她顿时栽倒在地。

  杨化烽被吓哭了,要跑过去救母亲,被一个邻居死死地搂在怀里:“孩子,不能过去。他们连你也会杀。”

  房屋变成废墟,日本鬼子走了。在外面干活的杨万金跑回家时,血泊中的妻子已没了气息……

  杨万金搭起一个马架子,与杨化烽一起艰难生活。

  1944年4月的一个上午,杨万金牵着牛去地里干活。到了中午,杨化烽只看到牛回来了,父亲却不见踪影。知情的乡亲告诉杨化烽:“鬼子抓劳工带走20多人,你爹也被抓走了。”

  杨化烽焦急地盼望着父亲早点回家。下午,一辆牛车把父亲拉了回来,杨化烽看到父亲浑身是血,手脚已不能动。

  原来,日军把劳工抓去后进行训话。一个鬼子问杨万金:“你是哪国人?”杨万金说:“中国人!”鬼子连打他几个耳光。一个伪满汉奸说:“杨万金,你要说是满洲国人。”杨万金倔强地说:“我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群鬼子围上来毒打杨万金,最后把他扔在路边。一位村民赶着牛车路过,便把杨万金拉回了村。

  10多天后,杨万金离世。他对杨化烽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树有根,人有志。你长大……要报仇。”这一年,杨化烽11岁。

  父母先后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年少的杨化烽悲痛欲绝。望着村子周围那一座座碉堡,他决心参加抗联,把这些“乌龟壳”全部炸掉。

  二

  失去父母的杨化烽,投靠嫁到本村的姐姐。姐姐家的日子过得也很艰难,他便去给富户人家放牛放马,讨口饭吃。

  杨化烽去河沟饮牛饮马,常望着乌斯浑河的方向出神:“抗联的大哥哥、大姐姐,你们在哪里?”

  “水满大江的时候,抗联队伍就回来了。”村里一些老人理解杨化烽这个苦孩子的心思,对他说,“我们报仇的日子就要到了,小鬼子的命长不了。”

  1945年夏天,乌斯浑河水上涨得又快又猛。8月上旬的一天早上,抗联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抵达江东村,战士扛着枪,军马拉着炮。后续赶到的还有苏联红军部队。他们联手向日寇发起猛烈攻击,不到半天时间,就攻克村周围的日军碉堡,消灭了村西兵营的鬼子。

  战斗结束后,杨化烽从姐姐家背起一捆干草,跑到抗联支队的驻地帮着喂军马。部队搭起一个个帐篷,他在这里认识了抗联支队的张队长和王翻译。

  10多匹军马每天消耗的草料多,杨化烽便在村里挨家挨户地联系马草。乡亲们听说是抗联部队需要,都表示无偿支援,可抗联的同志坚持按斤数付款。

  张队长了解到杨化烽的身世,让他吃住在营地。杨化烽照料军马尽心尽力,白天饮马遛马、铡马草、拌马料,半夜还给马“加夜餐”。

  干部战士都关心杨化烽,就餐时,给他先盛饭、多盛饭;睡觉时,给他铺好军毯,怕他受凉。一次干活时,他的手划破了,军医马上给他上药、包扎。杨化烽感到,在这支队伍里,感觉真像冬天睡火炕——热乎乎的。

  王翻译的老家在本地,杨化烽与他最亲近。杨化烽对王翻译说:“我要当兵,跟着你们去打鬼子!”

  王翻译高兴地说:“你这个小老乡有志气。你才12岁,年龄小,按常理部队不能收,但你有特殊情况,我给张队长说说看。”

  张队长立刻同意,找杨化烽谈话:“小杨,鉴于你的特殊情况,根据你的特殊表现,我们批准你入伍,成为一名抗联战士。参加了革命队伍,你还有什么要求?”

  杨化烽激动地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要管我饭就行。”

  张队长笑中泛着苦涩。他说:“咱们部队官兵一致,我吃啥,你吃啥。咱还要给头脑增加营养,要学文化、学理论,保证打胜仗!”

  这天再去饮马时,杨化烽掬一捧水含在嘴里:这水真甜……

  三

  抗联部队没有统一制式的军服。张队长特意安排,将一套成人灰布衣服给杨化烽改制成军装,发给他一支卡宾枪,让他做通信员的工作。

  王翻译语重心长地对杨化烽说:“你现在是革命战士,要懂得革命道理。我们抗联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听党的话。我们打鬼子,是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要像8名投江的女烈士那样,打仗勇敢不怕死,还要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学好军事技术。”杨化烽把王翻译的话牢记在心里。

  张队长的警卫员教杨化烽射击、刺杀和手榴弹投掷等军事技术,并告诉他当通信员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杨化烽认真学着去做。比如,他注意倾听辨析来自各地干部战士的不同口音和讲话特点,防止在传达上级指示时出现差错;晚上睡觉前要进行再“武装”,把绑腿打好、衣服鞋子穿好,将枪搂在怀里,做到睡觉时遇有情况,立刻行动。

  抗联支队接着要攻打日军另一个据点。这个据点距江东村20多里路,中间隔着一座山,部队原计划绕行通过。杨化烽想,这么多人马还有武器装备,绕行时间太长。他找到张队长说:“这山上有一条路可以直接插过去,我放马时走过。通常可以走牛车,只要我们带上锹镐工具,在路窄的地方修一修,汽车大炮都能过去。”

  “太好了!”张队长说,“别看你年龄小,打仗聪明肯动脑。”

  张队长派人和杨化烽侦察后,决定穿山路直捣日军巢穴。

  这天清早,杨化烽在前面带路,部队快速越过山谷将日军据点包围,全歼这股鬼子。

  抗联官兵乘胜进击,打响解放林口县的战斗。

  枪炮怒吼,硝烟滚滚。一个老兵把杨化烽带到一条沟里,让他卧倒:“你不要动,哪里也不要去。待战斗结束,你打扫战场。”老兵边说边向前冲去。

  杨化烽明白,老兵和战友们在保护他。枪声大作,杀声震天。看护物资、救护伤员的同时,杨化烽从壕沟里探出头一看,战友们正与敌人拼命厮杀。突然,他发现一个负伤趴在地上的鬼子在做垂死挣扎,正摸起枪向一名战友瞄准。这时,杨化烽不顾老兵嘱咐,一跃而起,扣动扳机,把仇恨的子弹向鬼子射去。

  林口县解放了,牡丹江地区解放了。我党从关内派来一批干部进行建立地方政权和土改的工作,杨化烽担任林口县于县长的通信员。

  后来,杨化烽又从乌斯浑河畔出发,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奖。

  奔腾的河水铭记战斗岁月,红色的血脉传承民族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如今住在辽宁省军区沈阳第13离职干部休养所的杨化烽深情地说:“我12岁参加革命,转战南北,见过很多大江大河,但我最牵挂乌斯浑河。它一直在我的心中流淌……”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