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封大罢免 民意痛击民进党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2025-08-26 09:50:58

作者 朱松岭

8月23日,岛内第二轮“大罢免”投票,以“全数未通过”的“零封”结果,再度体现台湾民众的明确选择。这不仅是通过投票表达自己的立场,更是选民对民进党操弄政治、撕裂社会的沉痛反击。此次投票结果彰显台湾社会主流民意明确而坚定,那就是拒绝民进党及其附随组织通过操弄选举规则改变政治秩序的现状。

一是“大罢免”的目的是意图通过罢免夺回民进党对民意机构的多数席位,是为了政治权斗,本质上缺乏正当性。当前台湾的主流民意十分清晰,那就是“维持现状”。这个“现状”不仅仅指两岸关系,更深层地反映了选民对社会秩序、政治制度稳定运作的期待。民进党却选择背道而驰,在国民党民意代表正常履职的情况下,唆使绿营侧翼以“人民罢免”的名义,大张旗鼓地推动罢免案,实则是为了政治斗争,为了打击异己,为了重回“完全执政”。

民进党及其侧翼所鼓吹的这套论述完全无法说服大多数民众,反而显得急功近利。原因在于,罢免制度原是民主防线,如今却被民进党当作政治猎巫工具,形同“民主打手”。此举严重扰乱政治常轨,制造社会对立与恐慌,自然引发民众高度反感。民进党或许以为,掌握行政资源与话语优势,就可以在罢免战中操控结果。但事实证明,民众并不买帐。他们希望“议会能议事”、“政党能监督”、“百姓能过日子”,而不是看到政党互斗、政策空转、社会动荡。在这种“维稳”心理下,选民以理性不同意票回应罢免,正是对民进党“乱局求利”伎俩的最响亮回击。

二是乱贴标签操弄“抗中保台”,越来越激发出民众的反感。如果说第一次罢免投不同意票是民众“静悄悄地表达不满”,那么第二轮“零封”的结果则是选民“明确无误地表达反对”。民进党操作罢免案的第二个致命错误,就是打着“罢免”的旗号,借题发挥、无限上纲。为了“抹红”被罢免者,民进党不惜贴上“中共同路人”、“红色代言人”的标签,继续操弄“抗中保台”的老调,以意识形态动员选民。然而,民进党过度操弄“抗中保台”已经引发了民众尤其是Z时代的强烈疲乏和不满。

多数民众深知两岸情势错综复杂,真正能“保台”的不是狂言,而是理性交流与务实治理。特别是在关税增高、经济迷茫、社会不满情绪堆栈的背景下,民进党继续以“抗中保台”来掩饰其无能施政,只会激起更大反弹。民进党以为只要持续操作仇恨、扩大社会撕裂,就能为自身凝聚支持。然而现实是,民众已然厌倦“斗来斗去”的政治操弄。在这一背景下,任何激进的、脱离现实的政治操作,终将被主流民意所唾弃。

三是“726”首轮投票支持大罢免的民进党大溃败后不仅不省思,反而变本加厉,继续逆势操作,只会自食其果。选民已经传递了明确信号,但民进党却执意当作听不见、看不见,一意孤行走入死胡同。这种不知悔改的政治顽固性,才是导致第二轮“全军覆没”的最后一根稻草。投票结果清晰地反映出民众对“大罢免”了然于心。所谓“大罢免”,不是出于公义,而是出于政治私心;不是为民喉舌,而是为党权斗。

民进党错估形势,一再轻视民意的后果,就是选票上的惨败与信任上的崩塌。民进党本应在首轮溃败后,调整策略,回归政策讨论与民生治理。然而绿营高层不仅未调整战略,反而继续放大对立,走向政治极端,甚至有意通过“罢免再罢免”来掩盖施政乏力与内部危机。投票结果及民意显示,罢免案已经不是孤立事件,而成了民进党沉溺权力、脱离民心的明证。如今,接连两轮“零封”,已不仅是民进党的失败,更是民众对其路线彻底否定的历史判决。民进党若再不觉醒,还要继续用政治手段粉饰太平,未来恐将面临更严厉的政治惩罚,甚至从权力巅峰跌落谷底。

台湾社会目前最强烈的集体愿望就是“维持现状”,既不希望两岸兵戎相见,也不希望岛内乱象纷呈。这一民意是务实的、沉稳的,是出自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知,而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盲动激情。罢免不是儿戏,政治不是斗狠。回归正轨,倾听民意,才是台湾真正需要的政治方向。(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文章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