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当代愚公黄大发——壮志凌山河 绝壁凿“天渠”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1-12-16 14:39:13

100

今年是“七一勋章”首次颁授,共产生了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杰出贡献、建立卓越功勋;他们道德品行高尚、创造出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党全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受到高度赞誉。

黄大发 1



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生,1959年11月入党,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锲而不舍的 “愚公” 感动并激励了我们一代人去坚持奋斗,永不言弃。而今,现代的一位 “愚公”,黄大发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正能量。

跨越绝壁的漫长旅程

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黄大发 2

贵州遵义山区的老支书黄大发,带领乡亲们前后历经36年时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拔掉了村子的“穷根”。


82岁的老支书黄大发一辈子几乎都在贵州北部一个名叫团结村的偏远山村度过,自幼失去双亲,没念过几天书,也认不得几个字,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省城贵阳……


但他却用了一生的时间,带领当地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渠”,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难题,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愚公”。


村里人说,看到他,就知道什么叫做“伟大”。


从“过年才有米汤喝”到天天吃上大米饭,如此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全村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水渠的感人故事。

“我终于可以交上答卷了”

带领群众奋斗50多年,黄大发走遍了村庄周边的山山水水,但最远只到过80公里外的遵义市。

黄大发  3

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鸡鸭鱼,不管家中事。这位82岁的老支书把一辈子的时间都交给了村里工作,把所有的心力和精神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将乡亲们带上致富路。


脱贫的热情涌动在草王坝的家家户户。新扩并的团结村还有许多贫困家庭,去年,老支书黄大发参加政府的脱贫攻坚考察,认定了辣椒和柚子产业。经过论证,当地政府决定将之作为扶贫攻坚重点产业进行推广。


更为可贵的是,他虽年事已高,却依然精力充沛、“折腾”不止。“不能歇,我还要搞建设,现在村里在搞产业发展,这些都要搞好了,老百姓才能富起来”“还要加油,把楼铺起,要把老百姓服务好,老百姓缺哪样,我们就整哪样”……这朴实的言语里,却蕴含着我们党的宗旨——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在有些人看来,或许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渠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村庄。但是,对黄大发和当地的村民而言,这又的的确确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们不畏艰难,敢与高崖绝壁对抗,敢与时间对抗,最终穿山通渠,为村庄的未来凿开了希望之光。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黄大发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  (综合自新华网、新京报等)



责任编辑:袁丹华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