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田华、濮存昕等艺术家接受采访:今天我们怎么讲好主旋律故事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人物      2022-06-21 10:28:16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期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展演《白毛女》《雷雨》等精品力作,回溯延安时期文艺创作者们的激情和真诚,探讨当下文艺创作的时代使命和发展方向。该节目录制期间,《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就新形势下文艺作品怎么讲好主旋律故事,采访了田华、濮存昕、刘佩琦、黄建新、李路等演艺界知名人士。

话剧《茶馆》 阎彤 摄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环球时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递的精神对您有什么影响?

  田华(表演艺术家,电影《白毛女》主演):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我14岁,现在已经过去80年了。毛主席让文艺工作者“为工农兵服务”,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歌颂时代,歌颂人民。如今时代变了,但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没有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表演艺术家):延安时期的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诞生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作品。观众来到剧场,实际上是翻开一卷书,这里有对人的解读,对生活的解读,对时代、社会和历史的解读。我们文艺工作者不仅是播种机、战斗队和宣传队,更是为人民奉献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如今的文艺创作和欣赏特性是文化消费,让观众走进剧场,用文化消费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刘佩琦(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文艺工作者的一盏明灯、一座航标,我们这一代应该是续航者,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执着、对党的忠诚和对创作的热情,传承下去。

  黄建新(执导电影《建国大业》,电影《长津湖》总监制、编剧之一):跟人民建立密切的关系,是中国新文化特有的属性。我觉得中国文艺发展这条路,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精神贯穿重叠,变得越来越有力。

  那6位战士和每个人都有关

  环球时报:严肃文学、现实主义题材重新回归,很多经典的文艺作品被改编成了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优秀的主旋律作品为何能吸引到大量年轻观众?这些文艺创作为什么在新时代仍然能够给人力量?

  刘佩琦:我饰演过三个基层党员干部——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他们都是我心中非常敬畏的干部,共性就是一心一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那种公而忘私、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人说主旋律作品中的这类人物,观众一般不太看好,其实不然。我就把握住一点:演一个人,从性格入手,从细节入手。人是有情感、有追求、有信仰的,形象是鲜活的。至于说这些作品如何让年轻人喜欢,我想只要故事好看、人物性格鲜明,随着孩子们认知不断提升,他们也会喜欢主旋律作品。

  黄建新:《建国大业》成为2009年国产片的票房冠军,我们发现观众不是不喜欢主旋律电影。想办法拍好作品,是我们创作者的责任。《长津湖》票房很高,因为它表现的那6位战士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有共同的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我也参与策划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是表达普通人在历史的瞬间做出的奉献,同样伟大,这就跟观众有了特别近的心理联系,这个共情是对祖国的热爱。

  李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人世间》导演):如果单纯靠社会热点、颜值流量,作品可能会热一时,但是在历史长河中不会有绵长的生命力。好的作品与其平实的叙事、真挚的情感、精良的制作密切相关。我个人比较偏好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作品要反映时代变化和人民生活,要生逢其时。比如《人民的名义》是在党提出“从严治党”“打虎拍蝇”后应运而生的。而《人世间》则是书写平民史诗,全景式展现上世纪60年代末到新时代的普通百姓的奋斗生活。贴近时代、扎根生活,对时代洪流中的人和事有所关注、有所思考、有所表达的作品正是老百姓需要的。

  濮存昕:主旋律作品不能理解为单纯的教化、宣传和灌输,而是表达更多人的向往,人们希望看到光,得到温暖和理解,向善向好始终是文艺创作的着眼点。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原野》,巴金先生的《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都有一个主题就是“出走”,这在当时解读为向往革命,今天我们更宽泛地理解为向往人性的光芒,向往自由和美好,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雷雨》中的8个人物,都体现出曹禺对他们的怜悯,周朴园、周萍、四凤……他们在一个走不出去的困境中挣扎、互相伤害。他们仿佛在寻找光明,而这个光明似乎永远也找不到。这就是我们这次重排时的一种特别关照,充满了对所有人物的同情。

  《雷雨》200年后是否还在演

  环球时报:您对青年文艺工作者有什么叮嘱?

  濮存昕:要有眼光,要有见识。于是之老师曾经说过,希望北京人艺的演员和艺术家们成为学者型的演员和艺术家。什么是学者型?应该是有见识、有解读能力和表现能力。青年演员演老戏也要有创新的方式,每一代演员和每一代观众,都要在一起去创作和欣赏,互相探讨,不能完全是老样子。你要知道你的判断力在哪里,你的真情实意在哪里,你的理解力在哪里,你的想象力在哪里,你的表现力在哪里,你的基本功够不够。200年后《雷雨》《茶馆》在中国是不是还在演,就要靠年轻人了。

  刘佩琦:从艺近60年,我愈发觉得演员要尊重职业、严于律己。只有尊重艺术,尊重我们的职业,才谈得上尊重观众。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很多优秀的年轻演员也一样会有变化有进步,随着经验逐渐积累、丰富,我相信他们的作品一定会更加出彩。

来源:环球时报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