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知所从来,明所将往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人物      2023-09-04 09:02:50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 题: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知所从来,明所将往

  中新社记者 高凯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近期发布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系列新成果,其中,全景式展现中国民间文学风貌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书库,目前已出版62卷图书。

  “民间文艺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是土壤,广阔而深沉;是血脉,带着民族的生活记忆、悲欢喜乐、精神气节、审美追求,跃动着民族心灵的节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日前就民间文艺的传承保护接受本社记者专访,他表示,“这也是我们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一个根本原因,推动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歌谣、史诗、谚语、神话传说等融入新的传播空间。”

  据了解,2017年中国民协先后启动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两大工程’旨在建设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种子库’,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续存‘基因谱系’。”潘鲁生说。

  潘鲁生认为,“民间文艺保护要存真,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与此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衍生。

  “我们要做好保护,知所从来;也要创新发展,明所将往,在文化的传承中汲取精神文化动力,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壮大发展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只有这样,民间文艺创造才会充满动力和生命力,不是封存在历史的博物馆里,而是活跃在中国式的生活和心灵中。”潘鲁生说。

  在潘鲁生看来,中国民间文艺在国际舞台上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近几年民艺丛书的出版经历,令他体会格外深刻。据介绍,《中国民艺馆》丛书在2019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海外图书出版界和读者的关注,到2020年已输出韩语、波兰语、英语版权。

  “在文化交锋较为严峻的时刻,这套以民艺为蓝本的丛书引发了国际友人的热情关注,可见,民间艺术承载的生活之美以及人们对于美的生活追求是共通的。”潘鲁生指出,在民间文艺的国际传播中,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民间造物艺术和生活图景,感受中国民间工匠的智慧创造和精神世界,理解中国民艺的生活美学价值,也思考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建构生活。

  与此同时,潘鲁生在专访中特别提出应注意处理好民间文艺国际保护与传播的关系,他认为,应加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坚持国内立法与国际推广联动,要通过成立民间文艺版权国际组织,促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政策协调、促进对话交流、资源配置、市场融合,形成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加公平的合作关系,以中国版权立法奏响中国文化之声。

  针对民间文艺保护传承的未来,潘鲁生表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民间文艺必须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所以必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养分,传统的民间文艺如何适应生活之变,有根脉,有创新,是一个永恒的挑战。”

  潘鲁生认为,科技发展为传统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以往存在的‘人亡艺绝’、‘人走歌息’的困境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得到技术化的应对,神经传感器、算法分析等将最大限度保存技艺等在生命经验上的存在状态,使后来者有可能去学习、研究、传承和发展。”(完)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