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伟 大 的 人 间 史 诗——读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有感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3-01-17 11:40:34

  1985年,在美国出版的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英文本,经由外交部过家鼎、程镇球、张援远等译界前辈翻译,于一年后出版了中文版。朱晓宇先生于长征胜利80年之际重译,用他的话说是“试从初译版30年后以21世纪的眼光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向80年前的壮举致敬”。

  “新闻记者不是文字匠,而是政治观察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首次了解长征也是通过斯诺的《西行漫记》。此后,他一直对长征心驰神往。

  1984年,几番周折后,他终于实现心愿,以76岁的高龄重走长征路,遍访在世的老红军,将长征的故事再现于世。诚如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称:“长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也不是简单的胜利。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履险如夷地从蒋介石的手掌心里走了出来。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转移之中,红军一次又一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避免了失败与覆亡。中国红军的男女战士用毅力、勇气和实力,书写了一部伟大的人间史诗。”这个故事是一部史诗,不仅仅是因为淳朴的战士和指挥员在长征中所体现出的英雄精神,而且也因为长征本身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熔炉。

  该书的重点并非简单地重述长征的艰辛,为红军树碑立传,而是希望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可信、全面地展现于读者眼前。全书甫一开始便突出了红军高层的内部分歧,借此揭示红军内外交困的情境和长征的前因。对于长征的领导者,书中也从早期经历开始一一介绍,探讨其思想形成的渊源和走向,并在书末点出了众多长征中坚人物的最终结局,使读者可以跨越时空,了解长征对前辈革命者一生的影响。对于长征途经的路线、战斗和其他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作者也逐一走访,在书中以后来者的眼光来仔细斟酌和考量,可谓颇具匠心。

  出于对长征的推崇,全书洞见历史、涵养现实、托举未来,在留白处蕴蓄了看不见的能量。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中国革命者激情、勇气和智慧的赞叹。然而本书对中国革命和长征描述的角度却又独树一帜。除了采访中国本土党史专家和经历长征的在世老人之外,作者还从大量中外当事人的回忆录中抽丝剥茧,以还原人物和事件的全貌。

  长征一共两万五千里。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冲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与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但始终打不倒、压不垮,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他们翻越了崇山峻岭,渡过了急流险川,打了数不清的漂亮仗,击退了凶残的敌人,他们把红军的威名传遍四方。

  红军长征胜利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鲜血和勇气、胜利和失败、绝望和希望共同谱写的史诗。长征精神已深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