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古河新生!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 国家水网主骨架加速构建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04-06 15:31:37

4月4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图源:水利部)

4月4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图源:水利部)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自3月1日启动,至4月4日实现全线水流贯通。这是继2022年经补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后,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

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

4月4日上午,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潘庄引黄、官厅水库、岳城水库、引滦工程、再生水及雨洪水六个水源的水全部进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

2022年,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开展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工作,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补水河道5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33米。在此基础上,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自3月1日开始实施,此次补水综合考虑各补水水源条件,结合沿线春灌需求,较2022年提前一个半月。此次计划补水水量为4.65亿立方米,其中用于置换沿线农业灌溉取用深层地下水水量约2.08亿立方米。

据统计,截至4月3日,此次补水行动已累计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19121万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41.1%。其中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累计补水4204万立方米,潘庄引黄累计补水2141万立方米,官厅水库累计补水649万立方米,岳城水库累计补水3013万立方米,再生水及雨洪水累计补水9114万立方米。河北省累计引水666万立方米,用于2.9万亩农田灌溉。补水工作计划5月底完成,并根据水源来水情况尽量延长全线贯通时长。

2月16日,货船行驶在京杭大运河江苏宝应段。(图源:新华网)

2月16日,货船行驶在京杭大运河江苏宝应段。(图源:新华网)

千年运河何以重焕生机活力?

京杭大运河曾是沟通我国南北的水运大动脉,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等多种功能。但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一个时期以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一些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

近些年,虽然大部分河段先后进行了调水补水,可全线通水一直没有实现。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水利部综合考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等需求,联合京津冀鲁四省市制定补水方案,统筹多方水源,让大运河再现流动的生机。此举也为实现“十四五”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一步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年有水积累经验。

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北京通州北关闸。(图源:人民网)

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北京通州北关闸。(图源:人民网)

全线贯通只是京杭大运河生命复苏的第一步。为了让大运河重焕生机活力,各地纷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山东着力提升运河沿线流域环境承载力,建成和修复湿地150多处,总面积58万亩。北京通过持续截污治污,种植水生植物,开展增殖放流,运河水生态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如今的大运河水清岸绿、生机勃勃,惠及沿线百姓。

大运河不仅滋养着两岸城市和人民,更被誉为“流动的文化”。2014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托丰富的文化遗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加速形成。从浙江南浔到天津杨柳青,运河畔的一座座历史古镇,坚持科学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活力焕发、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大运河还为沿线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北京通州,依托优美生态打造的运河商务区初具规模,吸引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等一批产业落户城市副中心。在山东德州,大运河穿城而过,文创产业园、生态廊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布局两岸,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

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完善水资源调配格局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2022年,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进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8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3.8%,迈上万亿元台阶。今年以来,各地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在推进水网规划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2月14日,货船有序通过位于江苏宿迁的京杭大运河皂河船闸。(图源:新华网)

2月14日,货船有序通过位于江苏宿迁的京杭大运河皂河船闸。(图源:新华网)

3月29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鲤鱼洲泵站主泵房顺利封顶,标志着该工程三大泵站全部封顶,为加快推进设备安装、实现年内通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该工程建成通水后,预计每年可从西江调运17.08亿立方米水源,解决穗莞深生产生活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解决挤占东江流域生态用水问题,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水资源保障。

3月29日,四川省成都市三坝水库工程在大邑县正式开工建设。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是2023年水利部重点推进的全国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三坝水库建成后可进一步优化调配水资源,解决成都市大邑县东南集中区缺水等问题。

3月27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第三台机组(3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大藤峡工程是珠江流域控制性枢纽,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重要节点,在提高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月24日,随着朝阳至苍霞段输水隧洞顺利贯通,标志着福建省有史以来引水线路最长、引水规模最大、总受益人口最多的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贯通。目前,“一闸三线”工程福州段的莒口拦河闸和福清、长乐、闽侯输水线已于2022年陆续建成通水,540万群众因此受益。平潭输水线路建成后,每日最大供水量将达75万吨,可有效满足平潭经济社会用水需求,惠及40万岚岛人民。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将继续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据了解,今年我国将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推进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并启动先期实施工程的可研工作,抓好今年重点推进的66项重大工程前期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其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到能开尽开、能开早开。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