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鬼影幢幢:猪肉奖励进口的5大疑点

华夏经纬网 > 台湾 > 岛内政治      2023-10-11 10:25:14

【曾志超 中华经济与金融协会副秘书长】

鸡蛋项目进口众多争议尚未解决,又爆发的美猪改标事件,民众才发现猪肉进口也是一笔迷糊帐。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进口蛋无论是“畜产会”自行进口抑或是委托民间进口,都是采用项目进口,近期台农业部门突然冒出“奖励进口”一词。

猪肉奖励进口项目同样是问题重重,并不逊于鸡蛋项目进口政策。作者以为,有以下五大疑点亟待台农业部门厘清:

疑点一、奖励溯及既往:“畜产会”为因应岛内猪肉上涨,于6月2日发布的《2023年维稳台产猪肉供应及建立台湾猪肉储备量奖励办法》,该办法明文其订立目的就是“提供业者增加进口猪肉量之诱因以补充岛内库存”。奇怪的是,6月公布的办法,其奖励时间却是于本年5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奖励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厂商未来能多进口外地猪肉,但该办法却采溯及既往的方式,连同办法发布前的5月进口猪也有奖励,完全不符合奖励的基本原则,亦毫无增加业者增加进口的诱因。

疑点二、图利特定厂商?农产贸易并非工业品下单就可以立即增加进口量,加上猪肉主要来自于欧洲与美国等国,海运抵台时间约需2至3周之久。易言之,6月公布奖励办法,厂商下单最快也要7月才能抵台。惟在奖励办法公布前,符合奖励的5月猪肉进口量就已经急遽增加,引用农业部门农产贸易统计网站数据,5月冷冻猪肉进口量也较4月大增1354公吨;6月进口量也较5月更暴增2239公吨。很难不让人怀疑究竟农业部门有无事先通知少数业者,让他们提早进口?似有图利特定肉品厂商之嫌。

疑点三、刻意隐匿奖励:要奖励厂商进口就应大肆宣传,让厂商广为知悉,但是观诸农业部门的农业新闻,在该方案实施期间完全没有提及。唯一一则比较接近的是,在实施近二个月后,农业部门7月20日的新闻稿只提到,“近期已透过‘畜产会’办理项目进口猪肉及鼓励加工业者稳定进口量”,“鼓励”与“奖励”有相当的差距,前者通常指口头上的鼓励,未必有金钱上的奖励。直到项目结束了,10月6日才首次出现奖励进口用语,农业部门刻意隐匿奖励,动机相当可疑。

疑点四、奖励进口数量前后不一:6月21日时任农业部门畜牧司副司长李宜谦接受台媒“中央社”记者采访表示:“自项目启动后,已进口约4万公吨猪肉,若提早达成5万公吨目标,即会提早结束项目。”但是农业部门10月6日的新闻稿,却又指:“截至10月5日向‘畜产会’申请奖励的猪肉进口量共约5186公吨。”仅为6月宣称数量的八分之一,为何农业部门前后数量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疑点五、为何要采购没人要吃的美猪?消基会6月调查时,就未在市面上发现任何标示“美猪”产品;被查获洗产地的肉商直指,改标就是因为美猪没人买。且农业部门新闻稿也提到,加拿大猪肉进口报关年均价每公斤约88.19元(新台币,下同),远低于美国猪肉的105.07元。既然美猪不便宜,又没人要吃,进口商几无进口的意愿,惟上述办法公布后,美猪进口量就暴增,去年6至8月美国冷冻猪肉进口量仅257公吨,今年6至8月达8223公吨,成长逾30倍;农业部门奖励进口美猪1千1百多公吨,超过奖励进口总量的21%。

既然厂商没有诱因进口美猪,却还有业者引进大量的美猪,再以改标方式出售,完全不符合商业逻辑。蔡当局是否为了讨好美国,而要求厂商进口美猪?(台湾“联合新闻网”)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