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抗战相持阶段的模范歼灭战——陈庄歼灭战纪念碑碑文敬读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1-16 16:55:12

  陈庄歼灭战纪念碑位于河北省灵寿县西北40公里处的横山岭主峰上。纪念碑由碑身和碑座组成,高3米,通体为汉白玉石料雕磨而成,碑身高2米,呈平面五角形,碑座高1米,为束腰式形状。碑体正面镌刻着“陈庄歼灭战纪念碑”8个阴刻楷书大字,其余4面刻有碑文,由正定县书法家胡信贤书写。纪念碑是1959年纪念陈庄歼灭战胜利20周年所立,时值灵寿与正定两县合并,故署名正定县人民委员会。碑文如下:

  陈庄是我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重镇之一。日寇于一九三九年五月,以二十五路匪军侵犯该地,被我英雄的军民击退。但敌死不甘心,欲霸陈庄,分割边区,摧毁革命组织,永远奴役人民。终于是年九月二十五日,纠集正定、灵寿、行唐、无极等五县日、伪军两千余人,向我突袭,二十七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侵入陈庄,兽蹄所至,片瓦无存,人民残遭横祸。

  我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师长贺龙将军获悉后,亲率一二〇师星夜奔赴,布置阵网。当敌欢度“中秋佳节”之际,遭我军民猛击,被迫于次日晨,沿慈河东窜。至横山岭,陷入我预伏阵地,将敌压缩于冯沟和破门口。至夜,我军发起围攻,几次冲锋肉搏,敌人死伤甚多。

  二十九日拂晓,敌人爬上鲁柏山峰,企图逃回灵寿,我军跟踪追击,重重包围。总攻号角,响彻云霄,枪声炮声,震撼山岳,敌尸遍野,血肉横飞,虽有敌机助战,但也无济于事。

  六天五夜的陈庄歼灭战,至三十日晨胜利结束。计毙敌酋水源旅团长、田中大队长及敌伪军一千五百余名,缴获枪枝、弹药无数。

  为纪念此次战斗的伟大胜利和保卫祖国英勇健儿,特立此碑,永志不忘!

  正定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一日

  碑文简洁凝练地记载了陈庄歼灭战的经过,展示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团结人民群众、顽强抵抗日寇侵略的英勇牺牲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在燕赵大地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气壮山河的赞歌。

  精妙布阵,诱敌入瓮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抗日武装,重点放在了华北地区的敌后战场。1939年春,华北日军制定了“治安肃正计划”,实行军事、经济、文化、特务一体的“总力战”,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当时,陈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〇师后方机关和抗大二分校所在地,也是联系晋察冀军区山区根据地与冀中平原根据地的枢纽,被日军视为心腹大患,成为“扫荡”的主要目标。

  9月下旬,驻石家庄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纠集正定、灵寿、行唐、无极等县的日、伪军共约2000余人,由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指挥,从灵寿县城出发向陈庄进犯,企图寻歼八路军主力、摧毁晋察冀边区指挥机关。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获悉日军行动后,决心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布成袋形阵势,以少数兵力节节抗击,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被任命为前线指挥,授权指挥各参战部队。

  以变制变,因敌制胜

  为引敌进入埋伏圈,我军边打边撤,诱敌步步深入慈峪镇。9月25日,日军从灵寿出发占领慈峪镇,分东西两路向北谭庄和南北伍河一线推进。我军阻击日军后佯装败退,在北谭庄到岔头镇一线两侧的山岭上设伏,引诱敌人“钻口袋”。26日,日军退回慈峪,假意向灵寿撤退。不过敌人声东击西的“计谋”很快被我军识破。我军以变制变,先诱敌占领陈庄,后调整部署,在陈庄东侧高地上再次布下“口袋阵”。27日,日军主力以轻装远距奔袭的战术,沿鲁柏山小路急进占领陈庄。此时,我军民早已转移,日军虽然“顺利”进入陈庄,但却发现扑了个空。当晚,宿营陈庄的日军被我军彻夜袭扰。28日晨,疲惫不堪的敌人焚烧房屋后撤出陈庄,到达冯沟、破门口地区。我军及时判明敌企图,运动中抓住战机,第三次设伏,将敌牢牢困于“口袋”之中。被围日军伤亡惨重、不断告急,灵寿、慈峪日军增援,在白头山地区遭阻击,未能突破我军防线。29日,残存的日军二三百人被压缩在鲁柏山主峰,下午6时,我军发起总攻,敌人大部就地被歼,只有十几个漏网的企图逃走,也被我游击队和民兵俘虏。30日上午,陈庄战斗胜利结束,水原旅团几乎全军覆没。经六天五夜的激战,歼灭了日军水原旅团,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陈庄歼灭战是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在河北省一次性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歼灭战,创造了山地歼灭战的典范。陈庄歼灭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坚决回击了国民党反共分子、分裂势力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不实谣言,得到了国内舆论界一致称赞。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致电贺龙等表示祝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致嘉奖电:“陈庄血战,尽歼敌人,予敌重大打击,树华北抗战之楷模,振军威于冀晋,特传令嘉奖。”

  以弱胜强,不怕牺牲

  陈庄歼灭战的胜利,离不开广大八路军指战员坚如磐石的战斗意志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在战斗中担任主力,哪里战斗艰苦就冲向哪里;独立一旅二团进行追击作战,不怕伤亡疲劳,两天没吃饭仍连续作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的战士们同敌人开展肉搏战,枪打坏了,用石头砸,子弹打完了,用牙齿咬;抗大二分校的学员们十几个人分得一把枪、几颗子弹,但作战仍十分英勇。战斗中党员干部带头冲锋陷阵,在伤亡的584人中,党员387人,各级干部124人。独立一旅参谋长郭征在前线指挥部队,打退敌人6次进攻,在冲锋时中弹殉国,年仅25岁。八路军在缺经费、缺装备、缺衣少粮的情况下,打出了士气、打出了信心。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