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场大规模空战:苏军远东战役空袭作战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2-29 11:10:20

参加远东战役的苏军飞行员。

  战例回顾

  根据美英苏三国《雅尔塔协定》中“苏联即应履行支援盟国歼灭日军的义务”的商定,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苏军远东地面部队随即向日军发起了远东战役。为达成迅速击败近百万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尽快投降的战役目的,苏联空军采取空中侦察、空袭、空降、空中支援、空中输送等多种方式,为苏军快速夺取制空权、迅速完成战役任务、最终迫使日军投降奠定了基础。

  战例评析

  周密进行战前准备,迅速夺取制空权。为达成作战突然性,自1945年4月起,苏联空军即展开了兵力的秘密调动和航空兵部队的前推部署,相继采取更改主要将领姓名、职务和军衔等方式隐匿行踪、隐蔽企图,并专门制定严格的保密规定,作战任务统一以口述方式下达。8月8日夜,苏军在没有进行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向日军发起了突然进攻,苏联空军出动近2000架次飞机,对远东地区日军铁路枢纽、港口等重要军事目标实施了突袭,苏军航空兵在开战首日便完全掌握了制空权。

  苏军认真周密的作战准备和严格细致的保密工作,保证了空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实现了首战必胜,初战即掌控了制空权。未来战争,夺取和保持制空权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各级指挥机构应精心计划,严密组织,科学编组作战力量,正确选择突击目标,积极协调好诸军兵种行动,综合运用各种高新武器装备,构建攻防兼备的对空作战体系,灵活采取信息攻击、导弹突击、航空兵突击和敌后破袭等攻势行动,力争瘫敌于地、制敌于空。

  灵活编组周密协同,高效支援地面行动。在迅速夺取制空权后,苏联空军随即将作战重心转换为对地面部队的空中支援,灵活采取模块编组、功能融合等作战编组模式,极大加快了地面3个方面军的推进速度。苏联空军采取在坦克兵战斗队形中编入航空兵人员和空军后勤先遣支队的方式,加强了与后贝加尔方面军战役战术协同,并采取空中扫清道路、集中突击日军抵抗枢纽、支援轰炸大型支撑点和火车站、空中紧急输送物资等方式,保证了后贝加尔方面军战斗行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苏联空军采取集中轰炸日军坚固阵地工事、提供及时可靠火力支援、实施不间断梯次攻击、小编队持续火力压制等方式,保障其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快速向日军纵深推进。

  未来作战,不再是机械化思维下双方地面兵力火力的直接对抗和接触作战,而是整个战场全纵深立体空间内多种作战力量的体系对抗、联合作战。因此,各级指挥机构必须强化非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理念,变过去的梯队式编组为“模块化”“功能化”编组,变传统的按兵种编组为按功能编组,变原来的兵种间合成为军兵种间融合。战时,既可根据打击任务灵活地增减模块数量,又可根据目标属性和毁伤需求,灵活对编组模块“拆卸”或“组装”,使作战力量编成由“组合”走向“融合”,形成空间上分散部署、时间上协调一致、能量上精准、行动上多域联动。

  多批次实施空降,迫使日军停止反抗。8月14日,在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条件、向盟军投降的情况下,日本关东军各部以未接到上级命令为由仍顽强抗击。为加速日军实际投降,并避免不必要的流血伤亡,苏军指挥部命令其坦克集团军采取小规模编组、多点位空降等方式向日军提出投降条件,迫使日军投降。8月18日至22日,苏联空军装载空降兵相继在哈尔滨、长春、沈阳、旅顺、大连等重要城市展开了大规模空降作战,空降部队相继占领了机场、铁路枢纽、武器仓库等重要目标,迅速解除了守备日军的武装,彻底破坏了日军的指挥体系,迫使日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停止了反抗。

  攻心为上,慑打并举。这是苏军迅速取得远东战役胜利的关键之所在。未来作战,必须注重攻心为上,充分发挥空降兵“四两拨千斤”的战略威慑作用,大力提升空降兵认知域作战能力,彰显力量存在,实现未战胜势、慑心速胜,放大威慑效应,增强战略制衡作用;应充分利用空降兵全域快速机动作战特点,实施战略战役纵深机动作战,割裂敌军布势,实施快速机动打击,构建决定性交战态势,加快战役节奏,从而改变战争进程;应依据战场态势,灵活采取“黑虎掏心”“开肠破肚”等方式直捣敌作战重心,精确破击敌作战体系,达成“以点制面”效果。

  紧急输送物资装备,有力支撑战役速决。在作战过程中,苏军地面部队由于推进速度很快,后勤补给遇到了很大困难。后贝加尔方面军坦克部队在远离补给基地450余千米的情况下,汽车运输难以及时跟进,后装补给难以为继,一度陷入缺弹、缺水、缺油的不利境地。苏联空军临危受命,其空军第12集团军航空兵运输部队积极克服大雨、浓雾等恶劣天气条件,冒险飞越大兴安岭山脉,在2天时间内高频次出动1755架次,空运2070余吨油料、186吨弹药等物资器材,保证了该集团军战斗行动的顺利进行。在以空降行动迫使日军投降的作战行动中,苏联空军为空降、掩护和支援空降兵共出动飞机5400架次,空运1.65万人、2776吨油料、350吨弹药和1500吨各种物资,有力保障了迫降作战任务的完成。

  苏空军以其较强的空中运输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地面作战力量的物资装备补给,不仅加快了作战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现代战场空间广阔,作战力量多元,节奏进程加快,后装保障对整个战场运转支撑、作战体系整体功能发挥、作战效能精准释放的作用愈加凸显。“打仗就是打保障”,这就要求各级指挥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后装保障工作,应统筹计划作战保障与后装保障,精确测算作战需求、保障需求,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化保障手段,通过模块化抽组、灵活性组合、集成化保障,实现作战保障效能的精确化、集约化和高效化。

作者:戚苏源 宋腾渊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