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台岛 | 台湾进入无核时代 各界舆论“忧心忡忡”

华夏经纬网 > 台湾 > 岛内政治      2025-05-23 12:59:45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5月17日,台湾关闭最后一座核反应堆,正式进入无核时代。而此举所带来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为能源、经济、环境与地缘政治的多重压力。

“非核”变“肺咳”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非核”首日,化石燃料发电占比达到96%,随之带来的空气污染以及能源安全威胁台湾民众健康及产业发展。为应付供电需求,台中火力发电厂发电量增加50%,高雄兴达发电厂已停机的燃煤机组也被发现重新运转。台电公司22日称,由于备转容量率低于8%,因而启动兴达电厂燃煤机组。

台湾不再使用核能发电,但临近夏季,气温不断升高使得电厂供电压力陡然增加。台中火力发电厂夜间启动燃煤机组,被台中市政府发现发电量增加50%,高峰时间所有燃煤机组均启动。

高雄兴达电厂被民代曝光,燃煤机组“偷偷启动”。台媒22日报道,原本2024年9月底操作许可到期的兴达3、4号燃煤机组,已经重新开始运转,烟囱冒出大量白烟。

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王鸿薇批评,台湾进入“非核”时代,电力明显不足,火力发电占比超过9成,发电变得“又髒又贵”,尤其台中火力发电厂所有机组开动,是在用民众的肺“发电”。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发文指出“非核家园”实为“肺咳家园”,以后燃煤、燃气等火力发电占比可能高达83%至85%,不但空污急剧恶化,发电用的燃料97%都得进口,成本上升,能源安全也存疑。

有台湾医师指出,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疾病都与空气污染有关,且台湾中央山脉导致空气污染不易排出,认为当局应正视“非核家园”背后的民众健康问题。

外媒揭台湾未来5大危机

综合彭博社与其他外媒报导,台湾关闭核电厂所带来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为能源、经济、环境与地缘政治的多重压力。首先,随着核电除役,台湾必须以大量液化天然气(LNG)取代核能发电,每年将增加高达数百亿元的能源进口支出,加重台电财务负担,也可能导致民生与企业电价上涨。

其次,失去低碳的核能后,台湾84%的电力将仰赖化石燃料,碳排放势必升高,使2035年减碳38%的目标面临挑战。再者,原订再生能源达标进度落后,2024年底实际占比不到12%,替代核电的风光电仍力有未逮,稳定供电面临考验。

更严峻的是,台湾天然气高度依赖海运进口,储备仅约11天,一旦遭遇封锁或遇战争与灾害,电力供应将极度脆弱。面对这些危机,社会对核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支持声浪上升,台民意机构已开放核电延役空间,民间也正酝酿2025年台籍民众投票,反映出台湾能源政策正站在重新思考的十字路口。

为因应缺口,台电今年预计新增近5GW的天然气发电机组,约当五座核电厂的供电量。然而,这样的能源转型也付出高昂代价。彭博估算,每座核电厂除役,台湾每年将增加约15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成本,总体能源支出到2030年可能每年增至600亿元。再加上台电为压低电价长期吸收成本,截至2023年底已累积亏损逾4,200亿元,使行政当局面临调涨电价压力。

核能的退出也使台湾的减碳目标更难达成。2024年核能发电占比仅剩5%,远低于2000年代初期的20%。在核电全数关闭后,台湾将有约84%的电力仰赖化石燃料供应。相较之下,核能虽会产生长期核废料,但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台积电预估今年将达碳排高峰,专家警告,全面废核将使碳排骤增,对环境承诺构成挑战。

“淘汰核电”成台湾致命弱点?

前民意代表郭正亮表示,外交家杂志(The Diplomat)一篇文章点出“台湾为自己制造的致命弱点:淘汰核电”,让他不禁表示,台湾明明有战争的风险、明明缺乏能源,却偏要选最不稳定的绿能、太阳能跟风电:民进党当局这种作法,是陷台湾地区安全于不义。

郭正亮22日在岛内一档网络直播节目中表示,民意代表王鸿薇贴了外交家杂志5月16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台湾为自己制造的致命弱点:淘汰核电》,这是美国人写的,指民进党当局不应该在与大陆的冲突之际,放弃能源目标。

郭正亮接着指出,战争的时候,不能攻击核电厂,因为它有辐射外泄的问题。结果台湾明明有战争的风险、明明缺乏能源,却偏要选最不稳定的绿能、太阳能跟风电;民进党当局偏要选最可能被封锁的天然气,这是什么政党?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