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蒋介石在陇海战场对西北军发动了“银弹”加“肉弹”的攻势,只搞得冯玉祥的西北军官兵均无斗志,纷纷倒戈。
对此曾有记载说:“西北军一向待遇低,生活苦。冯玉祥的封建家长制,表面看来军纪森严,人人服从,实际上西北军官兵整天为军阀征战,早已不耐其苦,都渴望有改善现状的机会。蒋介石看到冯军这一致命的弱点,认为靠枪炮难以打垮的西北军,却可以采用腐蚀瓦解的办法将其拖垮。于是,7月下旬他在柳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陇海主力东移津浦线的同时,即令陇海线六个守备区都在前沿办起阵地俱乐部。他特令南京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负责办理此事。
蒋军选择便于引诱西北军官兵的地点,用火车车厢,或者汽车,布置成流动酒店,备有中西大餐,烟具、赌具。雇佣上海舞女、妓女充当招待员。凡是西北军官兵前来,均请入内,任其受用,分文不取。玩乐之间,蒋介石的特务从中拉拢。临别时还根据官阶的高低、对蒋军作用的大小,赠送数额不等的现金,以及烟酒等物品。
久受封建家长制之痛、饱尝艰难生活之苦的西北军官兵,对蒋介石这一手很欣赏。他们暗中串通,议论蒋军待遇的优厚。很快就有不少人与蒋军串通起来,有的充当了蒋军的坐探,有的开始消极,不愿与蒋军作战。他们企图改换门庭,择枝而栖。随着相持时间的拖长,西北军的战斗力显著减弱。
冯玉祥在郑州的一座破庙里设立了总指挥部,指挥西北军奋力向蒋军反击。但是,他哪里知道他的部下已经吸上了蒋军送给的绿锡包、三炮台等高级香烟。蒋军的便衣队任意出没于冯军的阵地。冯玉祥的属下,除宋哲元、刘郁芬等少数部队以外,均无心再战,而存心投蒋。自从9月初蒋军发起全线总攻之后,西北军已力不能支,当9月18日张学良的巧电发出,即呈现兵败如山倒之状。
此外,蒋介石委任的招抚使张钫,以归德为据点,利用各种关系向西北军、晋军内部渗透,加紧策动原北洋系的旧部倒戈。张钫是冯玉祥的属下,任河南建设厅长,叛冯投靠了蒋介石,正是“蒋方凭空谋士到,冯、阎哪料克星来?”张钫的活动对瓦解西北军与晋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下是张钫的自述:“蒋在这时又托邵力子等几个友人劝我说:‘战事胶着不能解决,实为国家之患,地方人民都受其害。你纵然不放一枪,冯也不会对你原谅,公谊私恨,你都应该尽力,希望你本着辛亥革命的精神,为国家效劳。”
“我当时向他们提出了要求和意见:1.准备大宗款项、子弹,由我自己分配;2.变更战略,从豫西、豫南入手。蒋都答应了,我对蒋谈:阎、冯二人各有怀抱,势孤则暂时相顾,力充则互争雄长,他们这种貌合神离、各怀异心的结合也绝不能持久。现在如果能把冯的外围杂牌军收编,冯的主力也自然分化。蒋采纳了我的建议,让我担任第20军总指挥,所需饷弹,电要即发,绝不迟误。”
张钫为蒋介石策反阎、冯部队格外活跃。9月份,张钫又到平汉线瓦解西北军。旋又转到豫西收编杂牌军,在西北军退往陕西的路上埋下钉子。蒋介石集团特为张钫编撰了一本《国民革命军第20路军总指挥部战史稿》,对张钫瓦解反蒋军的功绩倍加赞扬。称“全战役中,以一身冒万险,出入敌垒,游说百端。并命使四出,招致逆军将领,涣散逆军之心,使其内溃。而国军乃得力乘便,乘虚直入焉”。
这个评价并不夸大。西北军的很多将领都是在张钫的游说下倒戈的。如:吉鸿昌、梁冠英、万殿尊、吕秀文、李肖庭、郜子举等部就是如此。其他杂牌军也都因受张钫的策动,而改换成蒋军的旗号。对于不肯投诚的反蒋军各部,蒋军则予以重兵围歼。蒋介石的“银弹、肉弹”把反蒋军的军心搞散了,几十万大军成了乌合之众。 文章摘自《蒋介石:从溪口到慈湖》 华文出版社 出版 作者:方永刚
转自凤凰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