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丽瑛的记事本、特务恐吓信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2021-07-20 15:13:01

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茅丽瑛在抗战时期,接受了党组织布置的救济难民和募集抗日部队军棉衣的任务,她与各救亡团体一起,发起“劝募寒衣联合大公演”,组织“物品慈善义卖会”。他们的举动引起了日伪特务机关的注意,受到了敌人的威胁,但她还是勇敢地发出“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的口号。目前在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收藏有茅丽瑛的记事本、特务恐吓信、职业妇女俱乐部会徽等。

茅丽瑛(1910—1939),生于杭州,自幼家贫,兄夭亡,六岁丧父,举家离乡,投奔上海亲戚谋生;1918年入上海启秀女校,品学兼善;1930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法律系,未满一年便因无力缴纳学费而辍学;1931年3月考进江海关(今上海海关)任秘书课英文打字员。“九一八”事变后,她踊跃捐款,援助抗日,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江海关支部秘密成立,组织了华籍职员以文会友的进步团体——乐文社,并吸收茅丽瑛等积极分子参加半公开的读书会,学习《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等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讨时事和社会问题。通过学习和积极参加乐文社抗日救亡活动,茅丽瑛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次年“八一三”事变发生,茅丽瑛作为“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慰劳组的负责人,积极投身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中。当国民党军撤退,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她毅然决定参加海关华人组织的“救亡长征团”,奔赴广州、香港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因计划改变,她从广州回上海启秀女中任教,继续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5月,茅丽瑛经原江海关地下党支部书记胡实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领导妇女界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上半年,茅丽瑛代表“职妇”接受了党组织布置的救济难民和募集抗日部队军棉衣的任务,与各救亡团体一起,发起“劝募寒衣联合大公演”,组织“物品慈善义卖会”,以救济难民名义,为新四军添制军衣,筹集经费,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然而,这一举动引起日伪特务机关的注意,受到了敌人的重重阻挠,敌人还投寄附有一颗子弹的恐吓信进行威胁,后来又胁迫有关单位拒绝将会场借给义卖。茅丽瑛当即表示:“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此后,她又组织了一次粤剧大会唱,征集了大批义卖品。

1939年12月12日晚7时半,茅丽瑛在“职妇”开完会走出福利公司门口时,突然遭到日伪特务的枪击,身中3弹,当即被送往仁济医院。虽经地下党组织多方设法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再加上敌伪对院方施加压力、严密监视,12月15日下午2时,茅丽瑛不幸逝世。消息在报上披露后,一时群情激愤。上海各界人民团体成立了治丧委员会,12月17日在万国殡仪馆举行隆重公祭,声势浩大,是上海人民继1936年鲁迅出殡大游行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追悼会和公祭。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多次举行纪念活动。1949年12月12日,上海市各界人民举行了茅丽瑛烈士殉难十周年悼念大会,陈毅同志题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最光荣的,人民永远纪念她”。1989年12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勒石纪念。翌年12月12日,卢湾区人民政府、上海海关、第十二中学(原启秀女校)共同塑像于其母校。茅丽瑛烈士遗体今葬于上海烈士陵园。电影《七月流火》就是以茅丽瑛事迹为题材拍摄的。

中共一大纪念馆目前保存有“茅丽瑛的记事本”“特务恐吓信”“职业妇女俱乐部会徽”三件物品。其中“茅丽瑛的记事本”是茅丽瑛交给“职妇”同仁郁钟馥同志保存的。当时郁钟馥在职业妇女俱乐部办公室听到枪声,从楼上奔到茅丽瑛身边,茅丽瑛却很镇静,叫她不要惊慌着急,并从衣袋里摸出这个小日记本交给她。日记本内原有不少茅丽瑛同志的手迹,因当时的环境恶劣,郁钟馥把有字迹的纸都撕掉了,余下的保留到1959年,捐献给中共一大纪念馆。

特务恐吓信是“物品慈善义卖会”期间,日伪特务机关投寄给茅丽瑛进行威胁恐吓的,并附有一颗子弹。

(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作者:吴凡)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