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一件旧军袄背后的故事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1-07-21 10:10:44

     1955年,有一位军人,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当他在怀仁堂用左手向毛主席敬礼时,毛主席却说:“你是独臂将军,免礼。”这位在战斗中负伤截去右臂,在军史上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高级将领,就是贺炳炎。

    “一件旧军袄,补了又破,破了又补,直到他逝世前还在。衣领穿破了,把右袖截下来补;左袖磨破了,把右袖截下来换。”这是姜平女士回忆起丈夫贺炳炎时曾说起的。

    这件靠右袖缝缝补补的军袄陈列在湖北省宜都市博物馆的展览中。它的背后隐藏了一段动人的革命故事,也承载起一个时代的革命精神。

    贺炳炎上将在他3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先后负伤11次,身上留下16处伤痕。最为严重的一次负伤经历是在1935年12月,红军抵达湖南绥宁县瓦屋塘一带,遭遇国民党军队堵击,敌军火力强,贺炳炎在战斗中被敌人一串机枪子弹从侧翼击中,将他的右臂击碎。军团的卫生部长在检查贺炳炎伤口时发现:右大臂骨已经全部被子弹击断,肌肉、血管被打烂,只有一块皮与肩关节下端连着。为了保住他的生命,医务人员决定将那块皮切掉,拿掉右臂,以便包扎止血。贺炳炎醒来得知后大声吼道:“谁要割我的膀子,我就枪毙他!”当时的贺炳炎躺在担架上时而昏迷不醒,面色苍白,有时还摸不到脉搏,被血浸透的衣袖、被毯上都结上了薄冰。由于气候寒冷,又患上了急性肺炎,此时离他负伤已有2个多小时,如果再延误时间做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争取时间,医务人员在向贺龙汇报后,便开始准备实施手术。当时的条件,没有手术台,就从老乡家里找来两条长木凳,搭上一块门板;没有针线、手术锯,就找来几只大针在炭火上烧红压弯代替缝合针,用棉线代替羊肠线,用板型手术锯代替弓形手术锯。

    艰苦的环境下,麻醉药很少,几名医务人员按住贺炳炎的手臂,再找来一条毛巾让他塞在口里,以咬牙忍痛。和在战场上一样,他没有在致命的疼痛前后退一步。截肢以后,他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又坚持和部队一道长征并指挥部队作战。

    贺龙同志曾小心翼翼收起贺炳炎的几块碎骨用手帕包好,时常揣在怀里,他向着红军战士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共产党人的骨头,你们看看有多硬!”

    丹心照日月,独臂建奇勋,这是贺炳炎一生的写照。他为革命事业驰骋沙场,披荆斩棘,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在这件旧军袄上永远闪烁着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品德和坚强党性的光辉!

    (供稿单位:宜都市博物馆)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