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众所周知,麻城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是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光荣的历史谱写了“三条半枪闹革命、二十六将出乘马”的佳话,锻造出铁骨铮铮的共和国将军,铸就了老区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仰!红色的历史给麻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诞生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
在麻城市博物馆珍藏的革命文物中,《湖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宣传大纲》是一件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物。它长76.9厘米,宽27.4厘米,为单页纸单面印刷的长方形铅印文件,竖式直行宋体字,标题宋体黑字“湖北全省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宣传大纲”17字。文章2700字左右,指出宣传农民革命的意义,宣传的内容和方法,最后以24条口号为结束语。
1925年初,中共四大第一次作出了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加强了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同年冬天,麻城特别支部在县城无河一道桥成立,支部领导人王幼安、刘象明、蔡济璜、王树声等人在麻城各区开始发展农民运动,鼓励农民分田地、打土豪,开始建立民主政权。
1926年夏季,麻城的农民运动也逐渐开展起来,进步青年们开始到农村秘密串联。这年秋天,北伐军攻下武昌。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麻城农民运动转入了公开活动的新阶段。
1926年9月12号,王树声在乘马岗石槽冲东岳庙发动农民参加农民协会,向农民们讲解农民协会的章程,农民协会主要是建立农民组织,推翻地主和土豪劣绅,推翻封建主义,建立民主政权,让老百姓分田分地、自种自吃,翻身作主。这些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在王树声的宣传动员下,大家纷纷报名。第二天白天,附近几个塆子的青年妇女也都来报名参加农民协会。
为了推动农民运动开展,当时中共麻城特支委员、麻城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刘象明,创作的《宝塔诗》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大大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更多农民参加农民协会。
1927年3月4日,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武昌阅马场召开,毛泽东为大会名誉主席。大会通过了有关县政、武装民兵、农民组织等25个决议案,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麻城的党组织负责人蔡济璜、刘象明参加了会议。3月底,他们将宣传大纲带回麻城,贯彻执行会议精神,使麻城农民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湖北省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后,麻城已经成立了13个区农协,全县农协会员达到十二万四千人。
1927年春,麻城特别支部改为中共县委,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党组织依靠广大群众和掌握的农民自卫军武装,同当地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培养和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1927年秋,中共麻城县委决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遵循八七会议精神,贯彻湖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计划,在麻城组织农民暴动。王树声和蔡济璜、刘文蔚、邓天文等人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1月,黄麻两县的农民自卫军武装联合起来,举行了黄麻起义。
《湖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宣传大纲》于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是大革命时期湖北农民运动的历史见证,是麻城农民协会的里程碑。它吹响了麻城工农革命的号角,掀起了麻城农民运动的高潮,见证了黄麻起义的壮烈,谱写了麻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血与火的诗篇!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