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上海宝山书局出版了一本连环画,很快在市面上流行开。薄薄的连环画里画着一个护士奔波于病房,称其为“中国的南丁格尔”。连环画里的这位主角就是江苏连云港市的一名护士程锡美。
如今在连云港的卫生系统还流传着程锡美的故事。保存在连云港市档案馆的市卫生志,记载了解放战争开始后,程锡美作为一名卫生兵的辗转历程。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有专为程锡美制作的连环画,从扉页上方能看清名字是《中国的南丁格尔——程锡美同志》。
这本连环画由程锡美当年的战友张彦忠老人捐赠,总共64页,清晰的素描勾画出程锡美的出身、生活和工作,也再现了战火的无情,战争年代医疗条件的贫瘠,以及每一个普通卫生兵的奉献与牺牲。
程锡美家乡是山东省莒南县的一个小村庄,还是少女的她就表现出实干精神和组织能力,在本村担任识字班队长,带领全村妇女开展纺纱大生产运动。1943年底,年仅16岁的她就加入了共产党。在此后的战争中,她总是能完成转移群众、护理伤病员等支前任务。
1948年8月,程锡美被选送到山东解放区滨海专署的卫生队学习护理知识。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在山东、江苏地面上打响。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同时无数的卫生兵也被派往前线,救治伤病员,其中就有21岁的程锡美。张彦忠也是卫生队的一员。
张彦忠负责接收管理新海连(现连云港)特区医院,而程锡美就在这所医院里救治前线下来的伤员。在连环画里,多次出现程锡美在病房抚慰伤兵,俯身照料的场景。作为同事和战友,张老每次看到她,不是为伤员清洗伤口,就是翻动身体、喂水喂饭、倒大小便等。战争中的生活条件自然艰苦,医护人员也只能勉强吃上高粱米干饭,但程锡美和护士们还是会经常把自己的饭菜让给病员吃。战时实行供给制,程锡美有两斤猪油津贴,她会把津贴费拿出来补贴伤员。“有时候伤员需要转院但却不愿转走,因为他们怕遇不到这么好的护士了。”张老回忆。
正因如此,院里往往把重症病号安排给程锡美护理。1949年1月,战争仍未结束。华东解放军22师战士丁金英在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炮弹炸伤了他下腹部和臀部。这个伤员就是由程锡美和一位男护士瞿坤宗担任特别护理,连续十几个日夜守护床前。张彦忠说战时医院各种医疗药品非常稀缺,根本没有消炎药,止疼药都少见,往往以功效有限的碘酒代替。经过3次手术,丁金英的伤口依然感染严重,使得膀胱积脓积尿排不出,病情日渐加重。
眼看丁金英生命危在旦夕,特区医院的领导和医生都一筹莫展。危急时刻,程锡美和瞿坤宗决定用导尿管插入伤口,用嘴一次一次将积脓吸出。所有医护人员尤其为这个年轻的姑娘捏了一把汗,钦佩不已。正是如此,战士的生命得以挽回,最终慢慢痊愈出院。瞿坤宗和程锡美受到医院表扬,而程锡美被评为新海连特区医院“南丁格尔”模范护士。1950年她被授予省级模范工作者称号。
1950年8月,上海宝山书局以她的事迹为蓝本,创作出连环画《中国的南丁格尔——程锡美同志》。1953年,新海连市划归江苏省,后来又更名为连云港市。程锡美成为连云港白衣天使队伍的一面旗帜。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