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贾平凹与糊汤面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2-06-21 00:10:12

老贾,是故乡人对贾平凹的称呼。一个“老”字,土生土长,入乡随俗。贾平凹深爱着他的故乡,他视商洛为他文学的安身立命之地。在《我的故乡是商洛》一文中,他开篇就这样写道:“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他还说:“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是商洛的品种,是商洛制造……至今,我的胃仍然是,我的口音仍然是秦岭南坡的腔调。”正是这种乡情,才使他的口味一直停留在“洋芋糊汤的记忆”里。

出身于陕南商洛山中的贾平凹,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生活的艰辛使他打小就知道钱财来之不易。在贾平凹眼里,两元钱不是两元钱,是白花花一堆盐。小时候,母亲让他去买盐,两元钱要缝到衣服口袋里,到代销店后方拆线掏钱。两元钱的盐,是一大家人好长时间的唯一调料。如今,贾平凹虽已是一代大家名家,但本性依旧难改,仍然不忘父母当年“惜饭有饭吃,惜衣有衣穿”的家训,始终保持着先前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穿衣不挑剔,只要合身、舒服就行;吃饭不讲究,不贪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就爱吃家乡的糊汤面。

贾平凹喜吃清淡素雅的饭菜,与他沉静、安详、稍显木讷的神情不谋而合。他吃豆腐不要炒,喜欢用清水煮了吃;爱吃包谷面,却不爱吃一同磨下的稍粗的包谷糁;吃馍喜欢吃烙馍不爱吃蒸馍,烙馍要薄不要厚;爱吃萝卜,生熟都行,生吃克食,熟吃滋补。

贾平凹很少吃肉。猪蹄,他不吃,说猪蹄有脚气;鸽子,他不吃,说太残忍;他甚至不吃味精,感觉那是骨头研磨的。他还有一个怪癖,就是不吃和自己名字有关的食物,比如平菇、娃娃鱼、青蛙等,问他,得到的回答是:“自己咋能吃自己呢?”常常惹得人哭笑不得。

在饮食中,贾平凹尤其爱吃丹凤棣花老家的糊汤面。面要一指宽的,糊汤要玉米面拌的,稀稠以糊汤能裹住面条为准,若能用大铁锅煮熬,就再好不过了。吃糊汤面少不了油泼辣子和家乡人自制的浆水,油要旺,辣子要稀,调进饭里口舌生津。做糊汤面的浆水不能太新也不能太老,新制作的浆水酸劲不够,太老的浆水又有陈根,不新鲜。

招待客人,贾平凹往往也是因自己的喜好而定,素多荤少,有时干脆没有荤菜。大凡老家来人,他招待的吃食依旧是糊汤面。因为这一爱好,贾平凹落了个“吝啬鬼”的绰号,但他全然不管这些,还笑嘻嘻地对人讲:“吃这些东西养人。”

说贾平凹吝啬,那是冤枉他了。一次,家乡为修建“贾平凹文学艺术展览馆”,派我们一行专程去西安向他讨要墨宝,当听了来意后,他憨憨一笑说:“老家来人要我写字,我咋能收钱呢?说说啥内容,要多少写多少!”之后,他又话锋一转:“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必须请我吃一顿糊汤面,咋样?”听他这么一说,我们连连点头,便跟他去不远处一家饭馆吃糊汤面。饭刚端上桌,他就自顾低头大口吃了起来,也不顾饭烫不烫人,还不时嚷嚷,一会儿要油泼辣子,一会儿要独瓣大蒜。我们一碗还没吃完,他两碗就已下肚,辣得嘴蛮吸溜,头上直冒热汗,他也不用餐纸,光手一抹,就又埋头吃起来。他的吃相不由使人想起“酣畅淋漓”一词来。说好是我们请客的,饭后他却抢先付了饭钱,说:“糊汤面不值钱么!”

返回途中,与他交谈讨教,他借用了在四川乐山大佛留下的一副对联作答:“乐山有佛,你谒拜,他拜;苦海无边,我不渡,谁渡。”

(作者单位:陕西省丹凤县委党校)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