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刘半农常州创“她”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2-06-21 00:11:40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发明了“她”这个字,并且还写有《教我如何不想她》一诗。但“她”是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下发明的,大多数人则茫茫然。

1916年,为了生活,刘半农和弟弟刘天华在上海黄浦江滩头漂泊,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海漂”。当时,刘半农对文学充满热情,他任编辑,当译员,发表小说、翻译作品40多篇,小有成就。然而,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他“辛勤所得仅免于饥而不能免于寒”,最困难时,寒冬里兄弟二人仅得一件棉袍轮流穿着外出,不要说前途辉煌了,连弄饱肚子都难。

不得已,刘半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回到江阴老家。当此之时,常州乡下焦溪镇(与江阴相邻)人刘润赓想办一所新文化学堂,也就是西校,以传授西方科学技术和新知识,并且打破旧传统,吸收男女学生同校上课。刘润赓得知刘半农赋闲在家,于是登门拜访,聘请刘半农、刘天华兄弟到焦溪西校讲习授课。

在焦溪西校教学时,刘半农发现对男生女生的称呼都是“他”,很难区分“他”是指男的还是女的。他联想自己过去在上海翻译西方作品时,英文里男女的“他”是不同的单词,但翻译成中文时都用“他”,不好分别。当时很多人也试图用不同的字来区别男女不同的他,例如鲁迅就常用“伊”来指代女性,还有人用“彼”“其”“之”来指代女性,但一直没有统一,不能被全社会所接受。

刘半农想,为什么不另创一个字来加以区分呢?于是,1917年他在翻译英国戏剧《琴魂》中,便试探性地用了自己创造的新字“她”。又经过一些波折,1920年,刘半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了《“她”字的问题》一文,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到此时,“她”字才最终为大众所接受。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