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俄乌战争性质、影响与中国的处境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      2022-07-25 15:30:36

  乌克兰战争是当今世界头号热点问题,也是正在改变世界、影响人类未来的重大事件。如何认识乌克兰战争的性质?其原因为何?其影响几何?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保国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5月号发表专文《俄乌战争:性质、影响与中国的处境》,试析这些重要问题。文章内容如下:

  聚焦世人目光的北京冬奥会刚结束,俄罗斯总统普京即于2022年2月21日签署命令,正式承认2014年自行宣布独立的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为主权国家,并分别与两个“共和国”建交和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随即向这两地派遣“维和部队”。世界舆论为之哗然,西方世界对俄强烈谴责。普京一不做二不休,于24日下令对乌克兰展开“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正式爆发。世界震惊!

  对战争作出强烈反应的是美国等反俄势力。除了政治外交上坚决支持乌克兰外,它们还给乌克兰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从象征性提供老旧防御性武器到大量进攻性武器。美国竟按二战时的“租借法”提供援助。按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的说法,美国提供的武器“基本不受限制”。截至4月中旬,美国已提供32亿美元军援和136亿美元经援,欧盟已提供了15亿欧元援助,还不算欧盟国家和其他北约国家及日澳等国提供的援助。同时,美国等反俄势力已对俄实施五轮制裁,制裁涉及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从贸易到投资,从金融到制造,从能源到航天航空,从可口可乐、手机等日常用品到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并蔓延到其他领域(从外交到传媒,从现实领域到虚拟空间,从断网到舆论封杀),连医疗、体育、旅游、影视娱乐、宠物圈等毫无政治性的领域也未幸免。被制裁的对象从国企到私企,从寡头到杜马议员,从外长、防长等高官直至普京本人及其两个女儿。它(他)们被禁止与实施制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往来和到那里旅行,其境外资产被冻结或被没收。北约国家和欧盟国家还驱逐大量俄外交官。俄罗斯自然予以经济和非经济反制,如制裁拜登及布林肯等13名在职和卸任的美国高官以及几乎所有美国议员,对等驱逐波兰、德国等国外交官。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格津扬言,将马上停止与美英的航天合作,让脱轨的国际空间站砸向美英。这种气话不仅表明愤怒的俄罗斯不怕与西方经济“脱钩”,也反映了它不会把反制局限在经济领域的决心。可见,美国等反俄势力与俄罗斯的这场较量不限于乌克兰战场,而是全面对决。3月5日,普京警告称,西方疯狂对俄制裁等同于宣战。3月2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西方正在对俄发动包括政治、经济、舆论在内的全面混合战争。


  一、俄乌战争的性质

  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而且是政治的极端形式。战争具有最强烈的政治属性,是敌对的最高形态。在现代文明社会,战争还具法理属性,即战争是否合法。因此,战争常包含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或曰交战方或战争参与方往往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由于判定一场战争的性质取决于判定者的政治立场,故交战国及其紧密相关方对同一场战争的性质一定有不同判定,而其他各方出于外交立场或利益考虑往往回避这个敏感问题。就乌克兰战争而言,俄乌双方皆认为自己是正义方而对方是非正义方。俄罗斯为数不多的盟友如白俄罗斯、叙利亚和朝鲜完全赞同俄罗斯的观点,而反俄的西方及其追随者和同情乌克兰的许多国家认为俄罗斯是侵略者。也有不少国家持相对模糊的中立立场,既没支持也没反对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

  与不少国家一样,中国没有公开判定这场战争的性质,但这不意味着判定这场战争的性质无学术意义。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和当代国际法都认为战争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即发动战争的一方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反殖民主义战争、反种族主义战争、反侵略战争、民族独立战争、阶级解放战争或革命战争等战争是正义战争,即为争取民族独立、种族平等而发起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的独立战争的一方和为获得阶级解放而发起革命战争的一方以及发起卫国战争的一方都是正义方,而他们的对立方都是非正义方。换言之,殖民战争、种族战争、反革命战争、侵略战争等战争属于非正义战争,即这些战争的发起方是非正义的。此外,狗咬狗式的帝国主义战争也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各方皆属非正义。历史上的宗教战争也属于此类非正义战争。按照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当代国际法,战争正义与否,与国家主权原则密切相关,而与意识形态无关。判定战争是否正义、合法,一是看它是否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二是看它是否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因此,侵占别国领土或颠覆别国政府等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战争以及干涉一国内战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而反侵略战争或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战争以及安理会授权的战争是正义战争。但是,实际上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有些战争难以定性。一是一些因领土领海纠纷而起的战争难以准确定性。比如,基于历史依据而收回领土的战争,即使得不到大多数国家支持,也难以将其定性为非正义战争,同时也很难说它是正义的。二是国家主权原则和民族自决原则这两个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存在矛盾。一方面,种族平等、民族自决不可伤害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也不可以维护国家主权为由施行种族清洗、民族歧视或压迫。因此,发生在多种族、多民族主权国家内的种族战争、民族战争或民族独立战争往往难以判定其正义与否,如1993年爆发的波黑战争和1999年南联盟内爆发的科索沃战争。这两场战争本属内战,但西方凭藉强大话语权和军事优势,认定强势方的塞族和南联盟政府对弱势方的穆斯林施行种族清洗和民族压迫并大肆武力介入,严重侵犯两国主权,致使科索沃依民族自决自行宣布独立而南联盟事实上被分裂。三是特殊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的战争也是非正义的。比如,195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时,在敌视苏联、新中国和金日成政府的美国操控下,联合国授权美国率领联合国军介入朝鲜内政的战争就是非正义的。

 可见,给乌克兰战争定性很难。按照西方的反俄立场和就事论事的逻辑,此战无疑是俄对乌的侵略战争。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俄军进入乌克兰,侵犯了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两国间大规模战争由此爆发。按照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的国际法原则,俄罗斯是非正义方,维护国家主权的乌克兰是正义方。但是,从美俄矛盾和俄乌矛盾的历史经纬与战前乌克兰东部及俄乌边境局势看,此战不可这样定性。理由有四:一是上世纪末,美国主导的北约违背不东扩的承诺,经过五轮东扩,其边界在波罗的海地区已与俄罗斯接壤,并准备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入盟,从而彻底消除与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带,以遏制其重新崛起。二是北约在靠近俄罗斯的地区部署大量进攻性武器和频繁大规模军演使俄西部安全环境日趋严峻。三是此次战争爆发前,美英等北约国家不断给乌克兰提供军援并与它搞联合军演,把乌克兰变成了北约的战略伙伴。四是自2014年以来,乌克兰仗着北约支持,断断续续与乌东两州亲俄武装交火,甚至把炮弹打到俄境内。俄罗斯指责乌克兰一再违反“新明斯克协议”并纵容其新纳粹组织“亚速营”对俄族实施种族灭绝,声称出兵是为了对其实行“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因此,无压倒性证据和充足理由判定乌克兰战争的性质,即俄乌双方谁正义谁非正义的问题。为避免这场战争是否正义合法的难题,依据战争发生地或直接交战双方的命名规则,应称之为“乌克兰战争”或“俄乌战争”,不宜采用“乌克兰抗俄战争”或“俄侵乌战争”的名称。也不宜用“俄乌危机”或“俄乌冲突”的提法。因为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这场国际政治悲剧都称得上战争,且危机常指战争前的危险态势,而冲突常指包含战争在内的各种武装对抗,其外延远大于战争。

  二、俄乌战争的原因 

  俄乌战争看似突然,实则是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很复杂,大体可分为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一)表层原因

  概括地讲,俄乌矛盾空前激化是战争的表层原因。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渐行渐远,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终致兄弟阋墙、兵戎相见。在苏联时期,俄乌两共和国关系就因复杂历史恩怨时好时坏。普京在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前,既批列宁等前苏联领导人错误的民族政策为今日俄乌冲突埋下隐患,又指责乌克兰忘恩负义,与俄反目成仇,迫害境内俄族。具体说,乌克兰东西严重分化,东部自行宣布独立的两个俄族占主导的州与政府军长期交火且战火向俄乌边境蔓延,是俄乌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换言之,处于劣势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请求俄罗斯正式承认其为主权国家并施以军事援助,以及乌军偶尔跨越俄乌边界并对俄边境的零星炮击,直接导致俄罗斯出兵乌克兰。

(二)深层原因

  世纪之交以来令乌克兰政局不稳、危机频发、东西对立和俄乌矛盾激化至难以调和地步的美俄结构性矛盾,是俄乌战争的深层原因。换言之,克里米亚危机后正式进入“新冷战”的美俄争夺乌克兰,这一地缘政治矛盾激化到非战争不可解决的程度。可见,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美俄间的“半代理人战争”,即乌克兰代表美国与俄罗斯作战。对乌克兰这块地缘政治肥肉,无论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志在必得。谁得到它,谁在欧亚地缘战略博弈中就多了一个巨大筹码。乌克兰完全投入西方怀抱,俄罗斯将基本失去黑海这个对它极其重要的南部出海口的控制,不仅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要道被封堵,其西南边的“软腹部”也彻底暴露在西方面前,北约军队和美国反导系统就可部署在其家门口,这是它绝对不能容忍的可怕前景。而且,作为第二大东斯拉夫民族和前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是航空、军工、核武的重要基地,与俄罗斯有难以割断的战略、经济、文化联系。若乌克兰完全倒向美欧,俄罗斯在经济、安全、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将遭受重挫,普京的强国梦将成为泡影。可见,乌克兰战争根本上是由其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及由此导致的美俄地缘战略争夺决定的。

  三、俄乌战争的影响

  由于俄乌战争仍在持续,很难全面准确论述其影响。但是,这场战争的影响业已非常广泛、深刻且非常严重,无论怎么强调甚至夸张也不过分,因为它让全世界闻到了核大战的味道。目前可毫不夸张地说,尽管俄乌战争的规模、烈度和时间都远不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战争,但它是二战结束以来影响最大的战争。它已给交战双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使乌克兰到了亡国边缘,令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潭、经济困境和相当大程度上的外交孤立。更有甚者,它正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政治体系,正在甚至已经改变了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开启一个高度不确定且非常危险的国际关系新时代。

  (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俄乌开战后,美国等反俄势力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对俄经济制裁。俄罗斯被禁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俄罗斯7家主要外贸银行被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截至3月10日,俄罗斯约八万亿美元海外资产遭冻结,包括俄央行六千多亿美元外储中的近一半。连瑞典、芬兰和瑞士这样的中立国家也加入对俄制裁,尤其是瑞士破天荒地冻结了其境内俄公私资产和存款近60亿瑞士法郎。西方还对俄罗斯关闭领空和港口,扣押其民用飞机。七国集团和欧盟取消俄罗斯的“最惠国待遇”,相当于将其踢出世贸组织,并禁止对俄任何新投资。美国和加拿大禁止进口俄石油,而英国计划今年年底前终止进口俄石油。欧盟计划年底前把从俄进口石油减少2/3,以结束对俄能源依赖,而德国停止北溪-2号天然气项目运营审批程序。截至4月中旬,对俄各种制裁已近8000项,远超迄今西方对伊朗和叙利亚制裁的总和。这些打破了“契约精神”“言论自由”“私产不可侵犯”等西方圭臬的“核弹级”制裁,不仅旨在击垮俄罗斯经济,从而摧毁普京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且无异于掠夺俄罗斯国民财产。被逼上绝路的俄罗斯以牙还牙,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核弹级”反击:把对俄制裁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列入“黑名单”,用卢布或被冻结的资金偿还欠它们的债务,不再对其支付专利费,限制甚至停止对其出口小麦、化肥等部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要求它们从4月1日起用卢布支付航天发射费用和天然气费用,否则就断气;没收“黑名单”上的国家和地区在俄金融资产,把苹果、微软、宜家、壳牌等59家参与对俄制裁的西方企业国有化;对相关国家关闭领空和港口,没收其在俄境内飞机,等等。俄罗斯还扬言可能关掉给欧洲输气的北溪-1号,这对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是要命的。

    这种制裁与反制裁的拉锯战给俄乌两国及世界经济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不仅战火中的乌克兰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而且俄罗斯经济也濒临崩溃。制裁实施后,卢布一天就狂跌40%左右,俄股市也因大跌而休市一个月,银行出现挤兑,大量企业破产。为了避免经济崩溃,俄罗斯实施经济紧急状态,包括把卢布利率一次性提升至20%、限制外汇交易和出境、建立自己的国际支付系统、支持受打击的企业渡过难关。这场经济大战对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很严重,这首先表现为石油、天然气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飙升。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在3月8日突破每桶130美元,创12年来新高,而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至一年前的10倍以上,达每千立方米3900美元。一些俄罗斯大量生产和出口的有色金属如铝、镍也大幅飙升。由于俄乌都是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小麦等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化肥主要出口国,因此国际化肥价格也大幅上涨。石油、粮食、化肥等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不仅会使世界陷入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而且很可能导致40余年来处于最高位的通货膨胀失控。而且,俄罗斯是世界第11大经济体、资源出口大国和外贸大国,对俄全面经济制裁将使全球供应链在继续遭受新冠疫情打击的同时又遭新的重击。与此同时,在美联储为避免通胀失控而开启加息模式的形势下,俄乌战争这只特大“地缘政治黑天鹅”给全球股市尤其是高处不胜寒的美国股市雪上加霜。3月26日,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称,西方对俄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正在沉重打击世界经济。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加上可预见的全球性股灾、全球供应链断裂和通胀失控,将把世界经济拖入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大滞涨,其危害将超过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因为那次危机只有经济衰退,没有高通胀,且那时世界经济远没有今天这样全球化。因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放缓的经济全球化,在持续遭受全球新冠大流行沉重打击的同时,又遭俄乌战争严重冲击。这意味着已元气大伤的此轮经济全球化很可能正走向终结,世界经济可能再次呈现两个“半球化”①。

  (二)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被普京2月21日和24日两记重拳打得措手不及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立即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要求它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并撤军。在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要求下,联合国先后于2月25日、27日、28日召开了两次安理会紧急会议和第11次联大紧急特别会议,试图彻底孤立俄罗斯。安理会第一次谴责俄罗斯并要求其撤军的表决被俄罗斯否决,第二次关于召开联大特别会议的表决虽通过,但联大表决结果并没有如他们期望的那样完全孤立俄罗斯,有141国投赞成票,其余国家要么反对,要么弃权,要么乾脆没投票。

  在外交孤立俄罗斯的同时,西方国家从政治意识形态上攻击俄罗斯和没投赞成票的国家,甚至攻击普京本人。战争爆发后,拜登宣称美俄关系彻底破裂,扬言要使普京成为“国际贱民”。除了把投票支持俄罗斯的白俄罗斯、朝鲜、叙利亚等国斥责为与俄罗斯同类的专制国家外,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怪罪于中国、印度、伊朗等35个投弃权票的国家,认为这些国家不谴责俄罗斯无异于支持侵略者。尤其是,美国指称中国不仅事先知道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而不加阻止,而且以发表《中俄联合声明》的方式力挺俄罗斯,甚至横蛮扬言:若中国不劝阻俄罗斯,将对中国实施制裁。美国及其少数铁杆盟友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当然遭到中国的严厉回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指出,作为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的美国在战争爆发后不断拱火、浇油,根本没资格指责一直劝和促谈的中国。

  从国际社会对乌克兰战争的反应看,除一些持中间立场的国家外,大多数国家属于分别支持俄乌的“两大阵营”。虽然明确支持俄罗斯的国家仅4个且都是小国,但中、印、巴、两伊和南非等35个投弃权票的国家实际上站在俄罗斯一边,土耳其、沙特、阿联酋、以色列等美国盟国虽投赞成票但不愿谴责俄罗斯,更别说制裁它。这表明俄乌战争很可能正在促成全球性“新冷战”。

  俄乌战争的国际政治影响还表现在它标志着美国单极霸权的终结,因为它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唯一没有亲自发动、直接参与且无力制止的大规模战争。其他大规模战争,美国不是策划、发动,就是参加、主导。它们要么是两极“冷战”的产物和反映(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要么是美国单极霸权的产物和反映(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如果说海湾战争标志着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终结并开启了“后冷战”时代,俄乌战争则宣告“后冷战”时代美国单极霸权的终结且开启了“新冷战”时代。

  (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与国际安全密不可分,两者的严峻形势必然给国际安全造成消极影响。这里强调的是俄乌战争对狭义国际安全的影响。

  第一,俄乌战争改变了二战后欧洲安全观和安全格局。

  二战后,经过长期的安全维护与和平建设,曾几乎被炸成废墟的欧洲总体上呈现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局面,尽管受到美苏冷战影响。尤其是,冷战后以欧盟为形式结为大家庭的欧洲人已习惯了在“岁月静好”的“后现代社会”享受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然而,俄乌战争彻底击碎了二战后欧洲的和平主义理想,令其从二战后世界最稳定的地区突变为当今世界最危险的地区。欧洲几乎一夜间从它引以为傲的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后现代社会”被拉回到竞争激烈、冲突不断的现代现实中。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的欧洲曾以为战争早已远去,因而最关注的是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瘟疫流行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没想到传统战争并没有离开,严重的传统安全威胁就在眼前。欧洲人突然从永久和平的幻象中醒来,发现世界并没摆脱丛林法则,必须艰难应对这场战争。

  从乌克兰的安全角色剧变可知,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安全形势和安全格局。战前,经过冷战后五轮东扩的北约已到达俄罗斯家门口,并与乌克兰进行实质性军事合作,以致乌克兰成为北约威胁俄罗斯的前哨。战争爆发后,北约国家虽持续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但多次拒绝其立即入盟或在乌克兰设禁飞区的请求。乌克兰因此被迫放弃加入北约,从而形式上暂时保留了北约与俄罗斯的缓冲带。战后乌克兰即使还残存,也只能“中立”。因此,在与北约的这场较量中,俄罗斯暂时先胜一局。但是,当波罗的海三国更紧抱美国大腿且瑞典和芬兰也要加入北约时,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面临更大安全压力。总之,战火已点燃的欧洲已坐在可能大规模喷发的“火山口上”。

  面对战争的危险,欧洲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自保,增强自身防务成为当务之急。对美国不无疑心的欧洲既在短期内更靠北约保护,又在中长期内必寻求安全战略自主。瑞典和芬兰考虑加入北约。与俄有世仇的波兰除加强与美军合作外,宣布把军费提升至GDP的3%,把陆军扩充一倍至30万。法德更强调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连中立超200年的瑞士也放弃中立,给乌克兰提供武器。最值得关注的是以往不愿扩军备战的德国的防务政策突变,战争爆发后,德国立即援助乌克兰几千枚反坦克导弹。德国总理朔尔茨随即宣布,德国今年将追加1000亿欧元军事预算,且今后每年军费将超过其GDP的2%。

  第二,俄乌战争使中美俄“安全大三角”进一步趋向中俄联合抗美的“安全两极化”。

  中美苏(俄)大三角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力量结构,其演变总体上决定着国际安全局势的变化。作为冷战后军力前三甲,美俄中三角关系30年的演变反映了世界格局从美国单极独霸向中俄联手抗美的新两极对抗的演变。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全面对俄制裁的同时继续诬蔑、打压中国,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接连踩“红线”(如高级代表团访台、继续对台售武等),致使美俄关系彻底破裂和中美关系继续恶化。中俄进一步强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不是盟友却胜似盟友的抗美伙伴。因此,俄乌战争爆发后,中美俄大三角安全格局明显向中俄联手抗美的新两极对抗格局转变。

  四、俄乌战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俄乌战争对中国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两方面的复杂影响:面临更大外交压力和中长期内更险恶的国际安全环境,但获得了难得的短暂机遇。

  (一)对中国不利影响

  中国既与战争爆发无关也没间接卷入,但很难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免不了多方面不利影响。第一,美国主导的西方利用其国际话语优势,指责中国知道俄罗斯将发动战争而不加劝阻甚至充当其同谋,从而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第二,战争对中国经济有负面影响:一是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增加中国经济增长成本和生活费用,推高通胀率;二是战争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干扰并加剧国际供应链紧张,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循环构成威胁。第三,中欧关系面临考验,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第四,已陷入经济困境的俄罗斯若再陷入战争泥潭,“后普京时代”俄罗斯政治和社会动乱对中国很不利。若此,中国将陷入美国主导的东西两大联盟的包围。第五,战争对两岸关系乃至两岸统一不利。虽然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台湾与主权独立的乌克兰在国际法上完全不可比,但在地缘政治上有相似性,即两者都有重大地缘战略价值,因而分别被美国当作遏华和遏俄的头号棋子。因此,台当局藉战争之机诬蔑大陆并加紧与美日勾连。俄乌战争没对“台独”构成威慑,也没使美国放松对华遏制,反而令美日台勾结更紧,从而使中国统一大业面临更大威胁。


  (二)对中国有利之处

  所谓有利当然不是指战争本身对中国有利(实际上中国是俄乌双方的朋友和最大贸易伙伴,且战争造成的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中国深感痛心,更使全世界面临巨大危险),而是说它让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有了新机会。第一,中国是唯一没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大国,交战双方都更重视对华关系,全世界都看重中国的劝和促谈作用。中国依据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采取公正的中立立场,虽遭到西方批评,但赢得了许多国家的认同。中国的重要性使美国主动就此与中国沟通。第二,战争引发的制裁与反制裁的双输博弈给中国提供了充当世界经济之中流砥柱的机会。比如,对抗双方都更重视与中国经济合作,这些都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动荡中的稳定作用。第三,印度看到中俄关系因俄乌战争而更紧密,故开始缓和对华关系。俄罗斯一定程度上是中印关系的“粘合剂”。第四,在美国同时遏制中俄且以中国为头号对手的形势下,美俄矛盾激化到爆发战争的程度,美国把如何利用这场战争搞垮俄罗斯当作国家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这至少短期内会牵制其印太战略的有效实施。这就是所谓“新战略机遇”。第五,俄乌战争为40多年没实战经验的解放军提供了不少经验教训。第六,在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加速滑入滞涨,世界面临更不确定的未来,而中国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且没卷入战争,是唯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继续快速增强的大国。这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对中国智慧的考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战争新变局,如何化危为机、变中求机,是对中国智慧的考验。笔者认为,抓住新变局中可用之机,努力使战争不利影响最小化,关键是把坚定维护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与灵活运用外交策略巧妙结合起来,既平衡此次冲突涉及的三条原则之间的矛盾,又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这三条原则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安全不可分割、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第一、第三条属于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中国一贯强调的国际法则。第二条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中国首倡并得到广泛国际认同的“共同安全观”的体现,即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前提,地区安全不能靠扩张军事集团实现。此外,需把握好原则适用性与历史原由性间的平衡,即根据冲突本身是非曲直和历史经纬表达立场,避免一味套用原则或过分强调历史经纬而有失偏颇或陷入站边的窘境。换言之,中国既要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又要突出这场战争的历史原由,从而既在主权原则上支持乌克兰,又在安全原则上支持俄罗斯。在停火止战的问题上,中国既要依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呼吁以和谈缓和冲突、结束战争,反对拱火、浇油,反对一味制裁,又不要直接充当调停人;既支持俄乌和谈,更要呼吁美俄会谈。在防止欧洲再次陷入战争的问题上,中国应呼吁有关各方在相互尊重和安全不可分割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通过磋商、谈判达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全欧安全机制。所谓平衡即俄乌双方和欧洲及北约的安全关切要平等受到关注和保障。

  结语

  无论这场战争何时结束、如何结束,世界再也回不到战前了。虽然这场战争被预测到了,但其进展出乎人们预料,更无人知晓它何时和怎样结束。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言:“战争可因你所需而启,却不如你所愿而终。”占压倒性军事优势的俄罗斯因各种原因而陷入苦战,在付出巨大伤亡后陷入战争泥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战争升级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因此,这场战争的结束时间、结局和未来影响难以准确预测。但是,笔者认为:由于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俄罗斯以国运对赌美国霸权,双方都输不起。这场改变世界的战争正在使世界陷入“新冷战”。(来源:中评社)

  注释:

  ①郑保国:《关于全球化的几点思考》,《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37页。


文章来源:中评社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