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何其有幸,躬逢其盛”——台商眼中的大陆这十年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走近台商      2022-10-14 10:12:48

  【华夏经纬网 李昕 报道】“有时候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软件工程师出身的台商吴铭福,对比这十年间,两岸同仁薪资成长、机遇前景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吴铭福,78年生于高雄。美国留学归来进入台湾中钢,24岁便取得了不错的职位。看好大陆IT人才资源和市场前景,2003年吴铭福被中钢派驻大陆。

  从此他的前途,便与大陆经济发展脉络“生息相通”,并在十多年间,完成了从台干到职业经理人,再到成功创业者的人生“三级跳”。

微信图片_20221014101109

台商吴铭福(右二)。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先来的是宁波、上海,那时候两岸软件人才的薪资比大概是1:7,大陆软件人才的起薪大约是1800元人民币,台湾软件人才的起薪约合9000元人民币,而台湾技术人员派驻大陆的差旅费,也是相当可观。”

  拿着不错的薪资,几年间里吴铭福忙着到大陆各地出差和旅游,一方面加深了对大陆经济成长、城市活力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开拓了视野,深深爱上了祖国的锦绣山河和人文历史。

  2008年他来到了第一个人生路口。“2003年台湾中钢的年产值是1300万吨,武钢的年产值那时只有800万吨,而到了2008年台湾中钢的年产值是1800万吨,武钢的年产值则达到4000万吨,5年之中几乎年年在翻番。”

  两岸企业成长差异背后,是经济增长活力的巨大落差。“产值的大幅提升,也意味着IT信息化管理的最大挑战。”经过认真思考后,顶着台湾亲属的反对,2008年他作为湖北省第一批“千人计划”的一员,进入了当时的武钢集团,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

  在武钢与IBM合资成立的这家子公司中,吴铭福作为台湾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在全国的钢铁业中,算很不错。”

  武钢期间,因为下决心扎根祖国,他完成了几件大事,一是在武汉结婚生子,买了第一套住房,“感谢那时买房的决定,没有住企业的人才公寓。”赶在房价上涨前,吴铭福拥有了自己的家;二是进入武汉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台湾家人是反对和不理解的,因为所处环境不同,造成了眼界差异。”

  2016年,武钢成宝钢合并,组织重组。基于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吴铭福下定决心离职创业。

  “当时贵州省在发展大数据中心。”吴铭福乘势入驻,在贵阳成立了他的第一间公司。“全世界苹果手机的iCloud信息存储都在美国,只有中国iCloud的信息存储在贵州大数据中心,而那个项目就是我们公司参与运作的。”精准的眼光,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

  如今,吴铭福分别在贵阳、武汉、宜昌,及汉阳成立了四家子公司,公司经营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到智能制造,投资工业互联网,甚至涉足区块链,“我们的客户都是大型制造企业,例如茅台、蒙牛、安琪酵母、中国电子、磷化工等。”

  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南,吴铭福觉得“循着中国经济发展脉络,顺势而为”奠定了他事业的基础,“完全受惠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在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到处都是机会,才能让个人梦想更容易实现。何其有幸,躬逢其盛。”

  他以软件设计为例,一个同样功能的软件,在台湾可能用户只有5000人,而在大陆起跳就是上百万人,“格局和规模的不同,造成了两岸机会和钱景的巨大差异。在祖国大陆,抓住风口,就能乘势而上”。

  吴铭福说,回到台湾与同样工程师出身的同仁交流时,经常会有很多感触,“可能来大陆久了,更认同狼性文化,在充满机会的环境下,努力就会有回报;而台湾长期陷于停滞性通胀,有时候不见得是人不够优秀,只是努力却可能缺少收获。”

  “对于台湾青年来讲,首先要认清个人属性。有时候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针对中美科技战,吴铭福认为“大陆还需要5到10年,才能够克服根本性的基础理论差异,在应用方面中国领先很多,但是在基础部分差距还是非常大。”

  现在是否台湾技术人才登陆好时机呢?“现在IT行业大陆薪资已经远远超过台湾,但是不是所有技术人员都适合来大陆,我认为有独特竞争力的才行,大陆这里的技术也已经很先进,只有自身技术足够强大,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完)

  “十年两岸焕新天”——台商眼中的大陆这十年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