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1月11日,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舰载机对意大利塔兰托军港发动夜袭,沉重打击了法西斯国家的海上力量。这是航空母舰舰载机问世以来首次大规模袭击港内舰艇,显示了舰载航空兵的巨大突击威力。这场战斗不仅扭转了地中海的战略局势,更对大炮巨舰时代的海战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军秘密策划,精心准备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国宣战。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由此开辟了一条危险的新战线。纳粹德国没有海外殖民地,也没有强大的水面舰队,对大英帝国没有构成严重的海上威胁。然而,意大利的参战改变了这一局面。从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起飞的飞机可以袭击具有战略意义的马耳他岛,意大利海军还有一批强大的战舰,如果部署得当,可以主宰地中海并关闭苏伊士运河,这是英国通往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最佳路线。
意军舰队以塔兰托军港为核心基地,如同悬在英国地中海航线咽喉的利刃。这座深水良港停泊着6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20余艘驱逐舰,构成了对马耳他、埃及和直布罗陀的战略威慑。英国地中海舰队虽拥有2艘航母和数艘战列舰,但在意大利岸基航空兵和潜艇的威胁下,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英国考虑用舰载飞机袭击塔兰托基地已有数周之久,直到11月9日的侦察确认意大利的所有战列舰都驻扎在那里。其中包括战列舰“利托里奥”号、“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朱利奥·凯撒”号、“卡约·杜伊里奥”号、“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和“加富尔伯爵”号,其中前2艘都是全新的,还有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机会难得,不容错过。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坎宁安决心发动一次大胆的袭击,以削弱意大利海军的实力。
塔兰托军港内防御严密,拥有大量岸防炮、探照灯和防空设施,意大利海军自信其固若金汤。港口部署了三重防御体系:外围布设的防潜网、港区密集的高射炮群,以及随时待命的战斗机中队。当时的军港普遍设置有防雷网,这是一种钢制的大网,可以防御潜艇使用鱼雷对港内停泊的战舰发起攻击。英国通过情报系统得知塔兰托军港的防雷网深度为7米,而塔兰托港的水深是12米。所以英国工程师们将鱼雷引信深度调整至10米,这样鱼雷就可以恰好从防雷网下方穿过,然后在意大利战舰的龙骨下方爆炸,从而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
暗夜中的致命突袭
英军挑选了“光辉”号航空母舰作为核心力量,搭载了包括“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在内的多种舰载机。这种双翼飞机虽已过时,却具备低速稳定性和大航程的优势,经过改装,具备携带鱼雷攻击舰艇的能力。飞行员们进行了高强度的夜间低空飞行和鱼雷攻击训练,针对塔兰托港的特殊环境制定了详细战术。为确保行动机密,英军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舰队在航行过程中保持无线电静默,巧妙地避开了意大利的侦察。情报部门通过破译意大利密码,掌握了港内舰船的锚泊规律和防空火力配置。一场不对称的空中打击即将上演——代号“判决”的空袭塔兰托行动。
11月10日,两支来自直布罗陀和埃及的英国海军护航船队汇聚马耳他,卸下补给品,然后再次分开。这一行动掩盖了以“光辉”号为中心的特遣舰队的离开,该舰队于11月11日下午转向塔兰托。当天傍晚,“光辉”号航母战斗群抵达预定位置。飞行员们都清楚,他们即将执行的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航母舰载机夜间鱼雷攻击。
20时35分,第一波12架“剑鱼”式飞机起飞,其中一半携带鱼雷,其余携带炸弹和照明弹,在夜色掩护下向塔兰托进发。“剑鱼”式飞机在离开“光辉”号甲板时保持无线电静默,没有使用导航灯以避免被发现。这天是阴天,尽管能见度低,攻击机队还是连夜飞行170英里(约274公里)抵达塔兰托。接近目标时,英军飞行员迅速展开攻击队形。意大利防空炮手发现了正在接近的飞机,并立即开火。英军一部分飞机投放照明弹,照亮港内目标,另一部分则携带鱼雷冲向意大利军舰。发射的6枚鱼雷中有3枚击中了2艘意大利战舰,而其他飞机投下的炸弹没有造成严重损坏。
经过短暂的混乱,意军的高射炮开始以密集弹幕在夜空中织成火网,有1架“剑鱼”式飞机被击落(两名机组人员幸存),其他飞机安全返回。第一波飞机起飞不到1小时后,第二波9架飞机开始起飞。不幸的是,2架飞机在甲板上相撞,1架受损,不得不中止飞行。第二波8架飞机朝塔兰托飞去时,意大利舰船和港口设施燃烧的火焰引导着他们。这一次,英军投下的5枚鱼雷中有3枚击中了目标。1架“剑鱼”式飞机被击落,机组人员丧生,其余飞机返回“光辉”号航空母舰。返航后,飞行员准备重新装备以进行进一步攻击,但恶劣天气的逼近迫使英军舰队选择撤退。
改写海战史
这次袭击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未发现或未与敌舰交战的情况下击败敌方舰队。这场短暂的突袭造成了惊人的战果,英军以损失2架飞机和少量鱼雷、炸弹的代价,击沉、击伤意大利海军战列舰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大量岸上设施被毁。失去主力舰的意大利海军被迫退守港口,再也没有下定决心挑战英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英国得以重新掌控制海权。
此次行动创造了三项“首次”:一是首次航母舰载机夜间鱼雷突袭,突破了当时认为舰载机只能昼间作战的认知,利用夜色隐蔽接敌,使意军防空系统反应迟滞;二是首次系统性使用照明弹战术,通过“照明组—攻击组”协同,将港区变为“人工白昼”;三是首次验证航母对锚地舰队的打击效能,证明即使面对岸基防空火力,航母舰载机仍能瘫痪敌方主力舰队。塔兰托袭击也引起了美国海军的关注,有研究人员建议在易受攻击的珍珠港安装防鱼雷网。这种预判不幸成为现实,偷袭珍珠港的日军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正是从塔兰托获得了关键灵感。还没等到美国海军采取防范措施,日本海军就在1941年12月7日采取了行动。
坎宁安将军总结道:塔兰托战役和1940年11月11日的夜晚应该被永远铭记,因为它一劳永逸地证明了,海军航空兵是海军最具毁灭性的武器。这次战役催生了现代海军航空兵的作战理论,深刻影响了二战乃至冷战时期的海军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