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恢复军事审判制度”的实质意涵与赖当局图谋分析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深度分析      2025-05-08 10:02:20

深度分析1

作者 肖艳 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文献信息中心 副研究员

3月13日赖清德召开所谓的“台湾安全高层会议”,在讲话中赖清德再度宣扬两岸“互不隶属”的分裂谬论,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极力渲染大陆对台湾的“五大安全及统战威胁,包括对台湾主权之威胁、对台军渗透及间谍活动威胁、借两岸交流对台湾社会统战渗透威胁”,并抛出所谓“因应五方面威胁”的“17项策略”。“赖17条”再掀台湾绿色恐怖气氛。其中,“恢复军事审判制度”涉及民进党立场的转变,并指向赖清德将来实施“绿色恐怖执政”及“戒严”的可能性,须引起警惕。

一、民进党立场转变提“恢复军事审判制度”

在3月13日的所谓“台湾安全高层会议”上,赖清德提出所谓“因应大陆对台军的渗透及间谍活动之威胁”的三大策略,包括:全面检讨修正“军事审判法”,恢复军事审判制度,让军法官回到第一线;进行相关配套改革,订定“军法官人事条例及军事法院、军事检察署组织法”等;研拟在台“陆海空军刑法”中增订“对敌人效忠表示”之处罚,并修正对于领取退除给与人员之相关规范,以有效遏制现役及退役台军人各种严重打击台军士气的争议言行,有效维护台军队的纪律。

而在此之前,民进党要求“废除军审制度”的立场非常坚决。2013年,民进党声援在服役期间被霸凌而死的台军义务役士官“洪仲丘事件”,时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等绿营要角头缠“防务布”走上街头,迫使马当局妥协修“法”。之后由于少了军事检审机制,许多将军私下抱怨部队管理问题丛生,现任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任高雄市长期间曾提议恢复台军事审判制度,感叹“台湾军队没有军法,就像‘太监穿西装’”。彼时的赖清德仍对恢复台军审制度表示坚决反对,台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也强调“绝不容许军法复辟!”

对这次赖当局在军审问题上的立场转变,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表示,此次提“恢复军事审判”跟过去的台军事审判的全面实施是截然不同的。此次提“恢复军事审判”、“已经限缩了使用的对象跟行为的态样”:在对象上,仅针对现役台军人触犯台军事犯罪时才启动;另外也只是针对现役台军人触犯了叛乱、利敌、泄密、废弛职务,以及抗命等台军事犯罪行为的时候,才启动军事审判,并非对所有的行为。顾立雄则表示自己初衷不变,与其说现在是“恢复台军事审判”,不如说要“打造全新的台军事审判制度”,是符合正当法律程序、公平审判原则的全新军事审判制度,所以要全盘来检讨修正台“军事审判法”。

二、回顾与分析:赖当局“恢复军事审查制度”的实质意涵

虽然民进党当局一再用“新军审”为自己的立场转变打掩护,但语言的修饰无法掩盖民进党越来越走向并迷恋威权统治的实质。拖长了看,台湾“军事审判法”的“前世今生”貌似正映射了台湾“威权-民主-威权”的演变史。

最早的台“军事审判法”是台湾当局于1956年制定的。但随着1987年7月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1991年5月宣告终止“动员勘乱”体制,台湾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原台“军事审判法”屡次受到理论界“违宪”的质疑和法律适用上的困扰。1997年10月,台湾地区司法机构公布了“大法官释字第436号解释”,明确宣告台“军事审判法”第11条(台湾地区防务部门为最高军事审判机关)、第133条(台军军事长官对判决的核定权及发回复议权)、第158条(台军事长官对军事法庭组织的核定权)违反了台湾地区“宪政制度”,应于两年内失效。1999年,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根据“释字第436号解释”对台“军事审判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正。2013年“洪仲丘事件”引发台湾社会对台军事审判制度更强烈的检讨和反思,要求现役军人的犯罪案件全部交由普通司法机关管辖;军人应同普通民众那样,基本权利受“宪法”保障。同年8月6日,台湾立法机构修正通过台“军事审判法”,规定和平时期现役台军人的犯罪案件由普通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办理[1]

如果说2013年台“军事审判法”的修正,是台湾社会全面转型、政治民主化、人权保障意识兴起的象征。那么这次赖当局强词夺理要“恢复军事审判制度”,映射出的实质意涵则是台湾社会民主政治生态的全面收紧与转向,以及民进党对自己之前宣称的“军人(如普通公民一样,其)基本权利的保障是‘宪政制度’基本价值秩序之所在”价值理念的全面抛弃,赖当局与绿色恐怖执政的距离越来越近。

三、赖当局“恢复军事审查制度”的图谋分析

1、继续向威权主义靠拢,巩固绿色政权

赖清德提出“恢复军事审查制度”并非打孤立牌,而是一个处心积虑步步紧扣的局。赖清德先将大陆标定为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把大陆所有对台政策视为敌对因素,制造出“全面对抗”的基本态势。而后借着“反军中渗透”的托词,通过“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加上“反渗透法”及扩张打击面的“国安五法”,制造出“寒蝉效应”,营造对民进党、对赖清德政权有利的政治环境。在赖清德宣布要恢复台军事法庭后,黑熊学院创办人、民意代表沈伯洋马上发出新闻稿附和,并加码建议要设置“国安法庭”,对象从台军人扩大到所有普罗大众,一条“类戒严”的路径就此铺平,未来任何与大陆的接触都可能被视为“叛台”。这不仅让已饱受“签具结书”骚扰的台军公教生活在恐惧之中,就连普通台湾民众也将不得不进行自我审查。从封杀言论自由,剥夺陆配合法权益,到对军公教进行全面的大清洗,赖当局的绿色恐怖政权越来越成型,未来走向“戒严”之路并不让人意外。

2、加强以“抗中仇中保台”为主题的认知作战

一直以来,民进党十分重视认知作战,强力主导媒体议题设定,或打“抗中保台”牌,巩固绿军基本盘,或打“仇陆抹红”牌,“抹红”蓝军制造“寒蝉效应”。这次赖清德提“恢复军事审判制度”,用了“防杜大陆渗透”的“维安”理由,将“战略”层次再度拉高,进一步强化“抗中仇中保台”议题设定的力道。在去除了既有“法条“中“和平时期”的限定后,赖当局就可通过强调局势已在战争边缘,台当局必须“动员戡乱”或“战时管制”,肆无忌惮地限缩台湾民主自由,并利用台湾民众对“大陆渗透”和“间谍”的愤怒与恐惧来进一步强化对岛内社会的控制。这样,赖当局以后那些本涉及妨碍人权、限制言论自由的话语,就可以在“维护台湾安全”的大帽子下,成为压制台湾民众的“改造社会、洗涤人心”的“漂亮”借口,从而更加有利于绿军“抗中仇中保台”的认知作战,主导台湾社会价值及氛围。

3、将法律工具化,为自己的权力与政治目的服务

在赖清德提出“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后,将来台“军事审判法”的修法过程还可以是赖当局将法律工具化,为自己的权力与政治目的服务的过程。在对“境外敌对势力”“台湾安全”“反渗透”作了诸多铺垫和渲染的情况下,一旦蓝白阻挡修“法“,赖当局便可顺势拿来宣传,制造出攻击蓝白的子弹,增加台湾社会对蓝白的仇恨值。另外,此时提“恢复军事审判制度”,民进党还可以借着大罢免一阶联署民进党全面力压国民党的态势,通过建构“罢免=反共”的连结,进一步对大罢免加温,为民进党的二阶连署强化动员。

赖清德以对抗态度切割两岸关系,限缩台湾军人与民众的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全面推进“台独”与“绿色恐怖执政”,其心可诛,其行也必将自取灭亡。无论赖当局如何倒行逆施,都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未来统一的历史大势。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1] 张朝晖:台湾地区军事审判制度改革述评———以军事审判权的属性嬗变为视角《台湾研究集刊》,2017年第1期,第74页。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