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作战场景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2025-05-18 11:25:46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军事领域变革的核心力量,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崭露头角。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能够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理解,自动生成全新的、与训练数据在模式上具有相似性的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代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深入影响作战“观察——调整——决策——行动”(OODA)环全链路,渗透到作战全领域全过程,有望持续推进并引领未来作战智能化变革。
一是侦察情报智能处理。未来数智化战场,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全域多类型各平台作战目标,需要持续感知战场态势与威胁识别,为指挥员提供实时战场态势和情报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融合卫星图像、电子信号、社交媒体等多源异构数据,自动识别敌方通信中的关键词、作战意图和异常模式,如识别军事调动、恐怖组织活动,监测军事设施、装备部署变化等。
作战目标的伪装、干扰等手段,往往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合多种算法,分析作战目标全维度特征,更加稳定、精准判定作战目标。在舆情态势监控方面,运用智能技术构建社交网络传播模型,仿真舆情传播演进,进行预测性分析,提前预警热点事件。采集分布式部署的传感器数据,实时解析文本、音视频、图像数据流,进行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全息感知网络社交媒体动态。利用视频篡改检测、语音克隆识别、文本生成溯源等技术,进行流媒体实时监控,自动检测识别深度伪造音视频,实现常态化和重大事件的虚假宣传检测以及突发公共事件谣言溯源。
二是作战指挥智能决策。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未来战争由信息制权向决策制权的争夺转变,谁能更好地利用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明智的决策,谁就能够主导战争。指挥控制作为未来作战的中枢,通过智能化、自动化能力的显著提升,将改变传统决策方式,在人机交互中提升决策指挥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战例战法、地形数据、敌我兵力部署,生成对抗网络模拟大规模作战场景,穷尽双方可能的各种作战场景,模拟敌方的最优反应策略,预测敌方不同决策下的作战发展,进行多案快速迭代,生成包含跨军种协同方案设计在内的最优作战预案。开发智能识别算法,加强人机智能协同,根据指挥员语音和手势等智能识别人类意图,运用脑机接口进行“思维窃听”,进行文本识别、智能翻译、智能问答等,在海量作战数据中快速查询文件资料,缩短机器反应延迟,按照标准文书格式快速生成作战文书。
三是智能控制与快速响应。面对联合全域复杂战场,基于AI驱动的实时决策——执行闭环,将传统作战中的杀伤链闭环从数小时级压缩至秒级甚至毫秒级。基于一体化的通信网络支持大容量战场数据实时传输,利用AI实时决策引擎进行动态威胁评估,整合雷达、电子战等数据,通过时序建模预测敌方导弹轨迹或网络攻击节点,尽早尽快提供威胁预警,为指挥员推荐最优作战规划和应对方案。
作战响应过程中,自主武器系统将充分发挥作战效能,致命性自主武器的应用将引发继火药、核武器之后的第三次战争革命。智能无人机群基于强化学习的生成式模型,执行数百架无人机协同蜂群攻击战术行动,干扰敌方雷达、精准打击高价值目标等。应用AI驱动的地面作战机器人或导弹拦截系统等,将会拓展军事行动的作战环境,执行从侦察、防御到攻击的多样化危险性作战任务,实现从侦察到打击的一体化精确快速反应。但是也要看到这项应用背后的伦理争议或者技术风险,AI系统依据算法和数据进行决策,可能无法像人类一样综合考虑伦理道德因素。在复杂场景中,AI驱动的导弹拦截系统可能因无法准确判断而导致误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安全可靠性方面,AI武器系统具有高度复杂的技术架构和软件系统,除了技术故障外,存在被黑客入侵的风险。黑客一旦篡改AI系统的决策算法,就可能使其做出错误的攻击指令,导致拦截系统误判或无法正常工作。
四是智能网络战和电子战。未来战场在网电领域无形战场激烈交锋,智能化的网络攻击与防护将网络战层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基于AI自动编写个性化钓鱼邮件,针对零日漏洞快速生成攻击代码,深度学习受害方探测防御弱点,通过逼真伪造应用请求,绕过传统防火墙,自动定位高价值攻击入口,利用AI发起僵尸网络协同攻击、自动化供应链攻击等,让网络攻击防不胜防。智能技术推动网络防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对抗转变,威胁狩猎平台智能监控网络流量,分析用户行为和潜在威胁,动态生成防御策略,自动修补漏洞并溯源攻击IP,迅速遏制各种网络攻击行为。
传统的电子战系统在应对未知电磁信号时往往束手无策,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实现传统电子战向智能电子战的跨越。智能电子战运用中,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对信号特征的快速捕获,实时分析敌方雷达频段使用情况,调整己方通信频段以避免干扰,优化己方无线电频段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新型威胁,迅速生成针对性对抗方式。如实时生成红外诱饵、电磁干扰信号等虚拟目标,诱导敌方做出错误判断,迷惑敌方防空系统。同时动态生成抗干扰通信协议,干扰敌方通信和电子系统,使敌方指控系统和作战平台陷入致盲状态。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正在推动作战底层结构性演变,将推动从技术装备到作战概念、体制编制、法规制度乃至军事文化等深层次、全方位深刻变革,可能颠覆传统军事理论,重新定义战争规则,重塑军事战略和全球安全格局。
除了上述典型作战场景,人工智能在后勤装备、军事训练、部队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以惊人规模持续扩张。持续保持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地位,确保在大国军事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着眼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协同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关键、以智能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前瞻未来人工智能军事发展,拓展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领域、应用路径,推进人工智能嵌入军事变革全领域、全过程。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