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杨流昌)10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电祝贺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郑丽文随即复电致谢。这一跨越海峡的政治互动,以“九二共识”为纽带,以民族复兴为座标,向两岸同胞传递出清晰而温暖信号:坚持共同政治基础,深化两党交流合作,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守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定盘星;携手增进同胞福祉、共促民族复兴,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与历史责任。
坚守共同基础,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明确指出:“多年来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致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成效积极。”这一总结,既是对两党互动历史的客观回顾,更是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两岸同属一中。1992年,两岸双方经由香港会谈及其后函电往来,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由此开启两岸制度化协商大门。2008年后,在坚持这一基础上,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从紧张动荡走向和平发展:两会协商签署23项协议,两岸直航、陆客赴台、ECFA生效等突破不断,同胞往来规模从年均数百万人次跃升至数千万人次,经济融合日益紧密,文化认同持续加深。历史反复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这一基础,两岸关系就能克难前行,台海和平就有根本保障。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台海局势面临复杂挑战。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在此背景下,两党领导人互致函电,重申对“九二共识”的坚守、对反对“台独”的坚持,正是要以政治互信对冲风险,以共同立场引领方向,为动荡的两岸关系注入稳定性。
心系同胞福祉,共绘融合图景。“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为两岸人民谋取最大福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期许到郑丽文的回应,对同胞利益的关切贯穿始终。这不仅是两党的政治承诺,更是大陆对台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
两岸同胞骨肉天亲,是命运与共的一家人。大陆始终将台湾同胞视为发展进程的参与者、受益者,而非旁观者、对立面。近年来持续推出“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扩大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同等待遇,就是要让台湾同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有更多获得感。即便在民进党当局阻挠下,两岸民间交流依然热络:海峡论坛连续举办17届,吸引数万名台胞参与;台商投资大陆持续增长,2024年新增台资项目超4000个;两岸青年交流、基层互动更趋深入……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坚持共同基础,两岸同胞完全可以携手创造美好生活。
郑丽文在复电中强调“两岸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这与大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高度契合。当前,大陆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为台湾同胞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两党若能以此次互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必将带动更多台胞融入大陆发展大局,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家国梦想的同频共振。
锚定复兴目标,共担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携手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两党领导人的函电,最终落脚于民族复兴的宏阔主题。这既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
民族复兴,台湾同胞不能缺席。从历史看,台湾问题的产生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命运紧密相连;从现实看,台湾的前途与大陆的发展休戚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今天,大陆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这一进程中,台湾同胞的参与度越高、贡献越大,就越能在民族复兴中获得尊严与荣耀。
两党作为两岸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国民党若能始终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与大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必将为民族复兴凝聚更广泛共识、汇聚更强大合力。正如郑丽文所言,“两党应在既有基础上,强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台海和平稳定”——这既是国民党的政治责任,也是顺应历史大势的必然选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总书记的贺电与郑丽文的覆电,为当前台海局势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深化两党交流合作是增进同胞福祉的必由之路,携手推进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荣光。我们相信,只要两党坚守初心、相向而行,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两岸同胞美好未来更加光明!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