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两岸探探探 】当台湾“村晚”遇上大陆春晚,两岸结局早已注定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策划 > 两岸探探探      2022-02-11 16:07:47

1

  虎年开年,大陆接连两场视觉盛宴,一个春晚,一个冬奥开幕式,让两岸同胞大饱眼福。

  说到春晚,有了大陆春晚作对比,台湾的春节晚会,也难免被两岸网友拉出来吐槽一番。而且透过春晚对比,可以看到更多的两岸真相——笔者认为,当台湾“村晚”遇上大陆春晚,两岸结局早已注定。


  “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台湾旺报2月10日报道称,春晚不但在大陆受欢迎,早在2012年吉尼斯世界纪录便认证春晚为“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今年也不例外,全球有170个国家和地区有650家媒体直播报道春晚,新媒体端触及71.33亿人次,“春晚的魅力可见一斑”。

src=http___wx4.sinaimg.cn_mw690_69f84905gy1gyzi33txi5g20er07zkjm.gif&refer=http___wx4.sinaimg

 大陆春晚爆火节目 《只此青绿》

  该文章还指出,“台湾艺人登上春晚,是走红中国大陆,复制成功的模式”。台湾艺人最早登上春晚是1987年的费翔,获邀最多次的是周杰伦6次,其次是魔术师刘谦5次,再其次王力宏、张韶涵、林志炫、费翔各是4次,萧敬腾和庾澄庆则是3次…….

  犹记当年台湾当红偶像团体小虎队、张雨生、庾澄庆等小燕家族成员登陆春晚演出一鸣惊人,深受大陆观众欢迎。文章称,台湾艺人如想迅速拓展大陆的消费市场,春晚无疑是“最佳敲门砖”。

  台湾媒体受限于两岸关系“敏感”,对春晚的报道并不多。但互联网时代下,并不妨碍台湾民众通过网络获取春晚信息,也不妨碍大陆网友通过网络“瞻仰”台湾春节电视节目。

  有了大陆春晚作对比,台湾的春节晚会难免被拉出来吐槽一番。


当“村晚”遇上春晚,台湾版“村晚”被吐槽

  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台湾民视的春节特别节目视频,遭到大陆网友“围观”。不少人吐槽台湾的春节电视节目像“村晚”(乡村晚会)。

  只见节目中,硬件上从舞美、灯光,到道具,都是堪称“制作粗糙”,难入这些被大陆电视节目养刁口味的网友们的法眼,有人吐槽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舞美设计”、“地方台春晚,最差那个档次”。

当台湾“村晚”遇上大陆春晚,两岸结局早已注定

台湾民视春节特别节目截图 

  再看节目内容,舞蹈表演衣着稀少、搔首弄姿,有人吐槽这是“大篷车艳舞级的水平”、“90年代乡下草台班子”。请上台的所谓明星嘉宾,更是完全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电视节目中设置的互动环节,不说配得上一个省台的档次吧,完全低俗到了不入流的程度,观众形容“又土又LOW”。

  对比着今年大陆央视春晚爆红的舞剧《只此青绿》的大气端庄和传递出的文化底蕴,台湾电视节目当真“不堪入目”。难怪台湾年轻人宁愿到串流平台上追大陆剧,也不看这些电视节目。

  想当年台湾可是天王天后云集,台湾四台电视节目换着跑啊,如今台湾文娱圈虽说落没了,可是还是有些知名艺人的,可是却在这些台湾春节节目中集体消失不见了

  去哪儿了?答案在对岸。


台湾“有舞台”么?岛内网友“真相了”

  每年都会有不少台湾艺人现身春晚。今年央视春晚共邀请了5位台湾艺人,包括萧敬腾、张韶涵、杨宗纬、陈妍希、李立群。

  他们的登台表演,受到了大陆观众的喜爱和关注,这也是台湾民众喜闻乐见的好事。但是,岛内绿营却总能导出不和谐的音符

  有台媒拿着春晚字幕做文章。台湾艺人名字后面标注了来自“中国台湾”,这让岛内绿媒集体跳脚,“民视新闻”哼哼唧唧:“被吃豆腐了辣,哼!”

当台湾“村晚”遇上大陆春晚,两岸结局早已注定

萧敬腾“回家说”让绿营跳脚

  此外,萧敬腾在春晚当夜,一席“相信有很多在台湾的朋友,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所以如果听到这首歌,有机会一定要回来自己的家看一看”的即兴访谈,让“亲绿”网民玻璃心碎,台湾“三立新闻”阴阳怪气道,“对有些人来说孕育生养、有爱与归属感的地方不是家,香喷喷的钱所在地才是‘家’。”

  对此有台媒驳斥,春晚属于文化与生活层次的演出,萧敬腾抒发乡愁并不突兀。大部分台湾网民对于在新春佳节还要看到这种故意挑拨两岸对立的新闻已经感到厌烦了。绿媒的评论区中都有不少网民开骂“一个鸡蛋都管不好的政府,还要管人家去哪里唱歌跳舞?”、有人吐槽“台湾有舞台么?去大陆赚钱有错么?”


岛内文化落末,注定了两岸结局

  跟大陆的央视或者省级电视台比起来,两岸电视节目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高下立见

  有人说台湾毕竟市场小,办不起高大上的晚会,这一点可以谅解。可是,内容上的媚俗,甚至恶俗,这种“向下生长”的势头,才是值得深深思考的。

  似乎二十年前,大陆部分公知以及台湾学界会,所谓“中华文化正宗在台湾”的理论,贩卖起来还颇有一些拥趸,如今这样的声音已经消失不见

  有人这样评论,从李登辉开始,在岛内“去中国化”20多年后,这块土地“终于变得这么的没有文化了”。

  回忆上个世纪“民歌运动”时代的台湾演艺圈文艺界,可谓人才济济,罗大佑、李宗盛、胡德夫、余光中,每个名字每个作品都值得人反复回味。台湾岛上在1980年代,95%以上的人自认也是中国人,没有人“仇中反华”,没有人“媚美媚日”,拥有的是反殖民统治、反文化侵略,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怀想,以及民族自省的力量。找回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所以台湾才有了感人至深的《乡愁四韵》,有了传唱至今的《明天会更好》

当台湾“村晚”遇上大陆春晚,两岸结局早已注定

没文化的可怕。图片来源于台湾网友

  然而现在这个“根”正在失落!台湾所谓“教改”,教出了几世代的“天然独”,所谓的“本土化”教育,让文化信念在台湾“黯然神伤”。现在的台湾年轻人在课纲里能拾起的恐怕只有“殖民遗毒”和“文化糟粕”。吃莱猪、饮“福食”的台湾土地上,现在没有了人文精神,只剩政斗的一地鸡毛。

  难怪台湾旺报评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两岸关系纠结难解,“幸好两岸之间还有春晚的连结,让台湾艺人可以温暖大陆民心”。然而也仅此而已了,文化的落末和教育的缺失,已经注定了台湾的未来,就是终究将拨乱反正、回归本源。只有重新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才能重向新生与复兴。(文/木心, 华夏经纬网原创报道)

———————————往期回顾—————————————

【两岸探探探 】民进党向语言“下黑手了”?!放过台湾孩子吧

【两岸探探探 】 RCEP上路台字利弊考:一起揭穿民进党当局“画皮”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