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国际观察:俄乌谈判,向前一步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国际观察      2022-03-30 08:59:08

  中新社莫斯科3月29日电 题:俄乌谈判,向前一步

  中新社记者 张硕 田冰

  当地时间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谈判代表团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了新一轮面对面谈判,这也是双方代表团首次在白俄罗斯以外的地方进行线下谈判。根据外媒说法,双方在谈判进程中取得“建设性”进展,并向对方迈出了一步。

  一场“最具进展”的谈判

  当天谈判结束后,俄乌双方分别针对谈判内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表示,双方谈判很有建设性,俄方已从乌方获得了“清晰立场”,相关内容将呈报给总统普京,并在随后作出回应。

  根据报道,乌方书面提议主要包括:将确认在国际法律保障下成为永久中立无核国家,放弃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及外国驻军。在没有与俄罗斯及安全保障国商议前提下,乌克兰不得举行军演。俄罗斯不得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等。

  据梅金斯基介绍,俄方正采取军事、政治两个步骤来缓和与乌克兰的冲突。为进一步谈判创造必要条件,实现最终目标,俄方决定大幅缩减在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行动;根据俄方提出的方案,俄乌元首会面可在两国外长草签协议的同时进行。

  乌通社则援引乌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的话称,双方就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关键是就乌克兰国际安全保障协议达成一致;第二个问题是停火,以解决人道主义问题。波多利亚克表示,下一轮谈判日期将在工作小组进一步磋商和俄方对乌方提议作出回复后决定。此外,有关顿巴斯地区问题将在乌俄元首会谈框架内进行讨论。

  他还透露,乌方提议,作为国际安全保障的单独条款,乌俄保持现有立场15年不变,以便双方就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在此期间,乌俄将不使用任何军事或武力解决克里米亚问题。

  对于俄乌本轮接触,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认为,谈判取得了“迄今为止最有意义的进展”。当日早些时候,土总统埃尔多安在会见双方谈判代表时表示,谈判现已进入“必须取得具体成果”的时期。他说,如果双方谈判取得进展,将使下一阶段俄乌领导人接触成为可能。

  两个“首次”引关注

  本轮谈判持续近4个小时,并以闭门方式进行。在双方代表团抵达谈判现场时,媒体镜头也并未捕捉到双方代表团成员握手的画面。在俄乌媒体的报道中,本轮谈判有两个“首次”值得关注。

  在会谈前,梅金斯基与乌代表团成员、乌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首先进行了80分钟的一对一会谈,这在俄乌此前几轮谈判中未曾出现。

  本轮谈判地点设在伊斯坦布尔的多尔玛巴赫切宫,这也是俄乌代表团首次在白俄罗斯以外的地方进行线下谈判。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乌克兰的让步。”在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科尔图诺夫看来,选择谈判地点需考虑双方的接受程度。“此前三轮谈判地点均在白俄罗斯进行,乌克兰对此其实并不满意,认为(俄白)两国关系过于紧密,让乌方处于不安全的地位。加之土耳其方面多次表达出愿促成俄乌和解的态度,使得土方成为本轮谈判地点。”

  此外,媒体注意到,埃尔多安在多尔玛巴赫切宫欢迎俄乌谈判代表时,俄富豪阿布拉莫维奇也在场。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阿布拉莫维奇确实参与确保俄乌之间的某些接触,但他不是代表团正式成员。而且阿布拉莫维奇的参与获得了双方同意。

  三大问题仍需努力

  此间媒体评论称,俄乌此次谈判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并已“向对方迈出了一步”。自俄军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双方已进行多轮谈判,俄乌外长也进行了直接接触。尽管双方在部分问题上立场趋于一致,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仍存分歧或不确定性因素。

  乌克兰代表团提出,在谈判期间不要使用武力。俄方当日宣布决定大幅缩减在乌军事行动,但同时强调此举仅是“缓和军事局势”而非“停火”。

  阿拉哈米亚在会谈结束后表示,乌方坚持认为安全保障机制应当是一份由所有安全担保国签署、批准的国际协定。乌方表示,希望包括土耳其、德国、加拿大、波兰、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成为其安全保障国,乌俄协议将与安全保障国一起签署等。但是,俄乌尚未就安全保障国事宜达成一致。俄方还称,乌方有关安全保障的提议“不适用于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梅金斯基即表示,乌方提议阐述了己方立场,但并不符合俄方立场。

  此外,北约成员国在向乌提供额外武器供应,以及与普京谈判必要性上存在分歧。法国和德国警告不要对俄采取仓促行动,并强调目前首要优先任务是停火,因此不能用言语或行动使局势恶化。北约其他成员国则认为,法德与俄方之间的对话会适得其反,反而会间接帮助俄方。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9日的表态颇有意味。他表示,并未看到俄乌之间的谈判“以有效的方式向前推进”,至少他没有看到俄方有诚意的迹象。美方将让乌克兰“自行判断”俄乌谈判是否取得了真正进展,莫斯科方面是否真有诚意。(完)

文章来源:中新社
责任编辑:徐亚旻
寰球热点
国际观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