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学者:佩洛西确诊新冠戏剧化 再提“访台”机率低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      2022-04-14 18:25:43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原定4月10日率团窜访台湾地区,但行前确诊新冠肺炎生变。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谭伟恩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表示,佩洛西窜访台湾挑起两岸敏感,激起大陆严词警告,对照民主党需要提振年底的期中选举选情来看,佩洛西主要目的应是刻意展现对中强势的态度,来获取政治红利。

谭伟恩指出,佩洛西在行前宣布感染新冠病毒,又在短时间内“由阳转阴”,过程戏剧化,合理怀疑是在对大陆表示美国态度有所收敛,而佩洛西的相关目的已达成,分析后续亲自窜访台湾地区的机率低。

针对佩洛西窜访台湾风波,谭伟恩表示,其实最近有几件事情的发展令人感觉中美竞争似乎趋缓,首先是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352项来自中国大陆的商品解除惩罚性关税。

谭伟恩指出,中国证监会在4月2日与中国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公布《境外上市保密与档案管理法规修订草案》,当中删除旧规定中“现场检查应以我国监管机构为主进行,或者依赖我国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间接同意美国官方的监管人员可以对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审计查验。

谭伟恩说,上述中美双方对贸易和投资有关的政策调整显示,两方都在释放善意讯号,基于这个观察前提,美方为什么之前要释放或炒作议长窜访台湾的消息?格外令人好奇。有以下几个可能。

首先,他说,利用“台湾牌”遏制大陆达到议价目的,一直都是美国在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战略三角里的基本策略。从白宫到国会,美国有各种“台湾牌”,在“认知”(Acknowledge)一中到“虚化”一中之间移动,藉此测试中国大陆的底线与能耐,同时让台湾民进党当局对美紧紧跟随。这种战略模糊可以消耗并探测对手的实力,却无损美国的安全,是成本低、效果强的博弈策略。

其次,从美国国会的角度来看,自特朗普时代迄今,近年已通过多项所谓“友台法案”,同时“前任或现在官员”窜访台湾的行程出现频繁化,作为现任国会龙头的佩洛西也因此获得炒作空间及策略效益。

谭伟恩进一步指出,佩洛西窜访台湾的身份又格外敏感,相较于1997年时任美国国会议长的金瑞契(Newt Gingrich)窜访台湾并与前台当局领导人李登辉会面,佩洛西的“攻势力道”更强。金瑞契虽然是议长,但属于共和党籍,与时任民主党籍美国总统克林顿党派对立,因此实际上1997年的窜访是在野党对执政党在对华政策的质疑和杯葛,中方也可以理解个中奥妙。

但今非昔比,谭伟恩表示,如今与中国大陆对抗、遏制中国大陆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集体共识,而佩洛西的党派又与拜登相同,加上其一直以来立场鲜明,包括支持所谓“台湾保证法”(Taiwan Assurance Act)、“台北法案”(TAIPEI Act)、“美国竞争法”(America COMPETES Act)等,并曾与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等民进党当局高层进行过视频会谈。

他说,基于上述前提,如果佩洛西真的窜访台湾,等于是代表拜登政府在两岸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不过就在行前忽然传出染疫而取消行程,后续又对外宣称“由阳转阴”解除警报,这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先前原定窜访台湾,后又因故取消的状况相似,如此戏剧化的转折,分析美国有意踩煞车,佩洛西之后亲自窜访台湾的机率低。

谭伟恩认为,后续的观察重点在于,美方会否安排其他身份较不敏感的代表窜访台湾,代替佩洛西对台传递讯息?如果没有,他倾向认为,佩洛西的新闻用意在于消费台湾,测探大陆。此外一个合理的质疑是,佩洛西若真有重要的意见交换,不实体来访也可以采取在线会晤,这也是美国打“台湾牌”的一种方式,而佩洛西宁愿放出要亲自去台湾地区的消息,扩大刺激大陆的意图明显。

综上所述,谭伟恩认为,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主要是刺激中国大陆并自我造势,因为佩洛西今年底的期中选举也要争取连任,近来民主党频遭共和党指责对中政策软弱,佩洛西或企图藉此回击,特别是想当实践《美国竞争法》中第3215与3216段的第一人。

《美国竞争法》第3215段内容表示,要终止之前美国官方用“当局”(Authorities)形容台湾执政机关,承认目前由台湾地区合法选出的“政府”(Government),等于是部分修正“台湾关系法”中的用语。3216段则是提到,美国官方不得再限制台湾地区基于官方目的在美国本土使用“台独”的象征、符号等。不过由于美国竞争法是国内法,位阶低于“台湾关系法”,所以都有附注表示,“不等于美国在外交政策上会调整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

谭伟恩表示,假设佩洛西顺利窜访台湾,并亲身实践《美国竞争法》,对其政治声望必然加分,但面对中国大陆剧烈的反应,仍得适时收敛,总的来说,佩洛西这次风波可以用“战略性确诊”来形容后续发展,但无论如何,美国相关目的性都已达到。

文章来源:香港“中评社”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