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是资产还是负债?“独派”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国族建造”之内涵及其侷限性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岛夜话      2022-05-17 09:27:51

微信图片_20220517092646

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近日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也是隶属民进党内“正国会连线”派系精神领袖游锡堃,声称“台湾文化不等于中华文化”,并散布“一边一国”等“台独”言论。游锡堃曾在陈水扁时期担任行政机构要职,也曾担任民进党主席,力主推动“正常国家决议文”,主张“公投”变更“国号”、以“台湾”名义参与联合国、制定新“宪法”。这显示其在文化上“去中国化”,有迈向“文化台独”及“台湾主体性”倾向;同时推动“正常国家运动”及“一边一国论”,力打“台独擦边球”。

蔡英文“执政”后,游锡堃被提名为立法机构负责人,曾宣称“台湾不是中国一部份”,近期又因台史馆等单位主办“《旧金山和约》及《台北和约》生效七十周年研讨会”,游锡堃与台史馆馆长陈仪深等人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强调“台湾、澎湖并不属于中国”;现又提出“台湾文化不等于中华文化”,从法律关系及文化认同否定台湾与大陆间具有同根同源历史血缘关系。

首先,美国删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表述,激化主张“法理台独”、“正常国家运动者”诉求。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于5月5日更新的所谓“美国与台湾关系”的“事实清单”,既删除原有的“美国认知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等表述;又新增“作为领衔的民主政体和技术强者,台湾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伙伴”等表述,并将“六项保证”作为美国的“一中政策”的基础之一。

美国此举措施恐给予“台独”主张者错误信息,例如删除“台湾是中国一部份”,易被激进“独派”势力解读美国支持对两岸进行“双重承认”、“一边一国论”;“美国不支持台独”被删除,易被“独派”诠释成“美国不反对台独”。尽管美国政府多次澄清其两岸政策不变,但此种变化恰恰提供主张“法理台独”、“正常国家运动者”的动能。

其次,“独派”刻意宣称台湾文化不等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只是台湾文化组成,试图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游锡堃从表述“正常国家运动”,追求“一边一国论”,到宣称“中华文化仅只是台湾文化一部份”,显示其国家建造及国族建构已经跳脱中华民族国族建构视野。国台办发言人指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也永远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

同时,直指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岸同胞同受中华文化哺育滋养,中华文化早已在台湾枝繁叶茂,熔铸在台湾同胞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之中。台湾的地域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也丰富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在地化”内涵。这显示大陆当局的观点反映出台湾文化, 仅只是中华文化之子集合或者是说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在地化”或“台湾化”展现。

复次,目前民进党主要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界定,倾向在“一中一台”及“两个中国”间摇摆不定。游锡堃主张两岸“一边一国”,割裂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联系,其“台湾正常国家运动”不同于民进党内“务实台独”,倾向“法理台独”,因而大陆当局将其列入顽固“台独分子清单”。从大陆当局角度视之,这是一种“去中国化”的行径,试图切断深植于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割裂两岸历史连结及两岸同胞血脉联系,这并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

作为台湾最高立法机构领导人,游锡堃不仅没有推动两岸交流及规范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正常化发展,反而倡议“一边一国”、“台湾不是中国一部份”。若是连同前行政机构负责人、台当局现任副领导人赖清德倡议“务实台独”及蔡英文所界定“互不隶属”,上述说法已经完全悖离“维持现状”主张,不符合两岸法律各自关于两岸关系法理定位。

再者,游锡堃倡议中华文化仅是台湾文化的部分组成,跳脱台湾文化其实是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在地化”。例如许多民间宗教信仰,无论是儒家文化、佛教、道教及一贯道信仰,几乎都是源自大陆民间信仰,主张“台湾独立”者往往试图切割两岸文化及民间信仰关联性,试图让宗教“台湾化、本土化”发挥所谓“台湾主体性”功能,让台湾宗教“去中国化”及跳脱与大陆民众系属同源同根同种之文化血缘关系。

民进党因采取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仅主张中华文化为台湾多元文化的一部份,造成“独派”人士及政党运用“文化台独”试图建立台湾文化的相对自主性及主体性,切断两岸文化之历史脐带。然而,从两岸宗教及文化交流来看,两岸民间信仰系处于本源同宗,发挥着两岸共同社会文化底蕴,具有文化、血缘的亲近性。

最后,两岸文化、民间信仰及宗教大多是具有同源关系,早期许多教育界及宗教界领袖、精英皆来自大陆,随1949年国民党当局播迁来台,无论是儒家教育者及佛教、基督教或天主教、一贯道宗教领袖皆然。台湾儒家文化及宗教渊源自大陆内地,几乎是不证自明。若能建立“两岸一家亲”及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从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从而走向振兴中华民族与文化,再进行经济社会文化整合再朝向两岸政治统合,这符合大陆当局对台政策“反独促统”、“融合渐统”主旋律。

台湾社会主张“台独”的人一向认为主张两岸宗教及文化交流,往往皆诉诸于“宗教统战”“文化统战”,“独派”试图建立宗教文化之“台湾化”及“主体性”、“自主性”,脱离两岸宗教文化的同源同根性及亲近性、附属性,为“台湾独立”铺设台湾宗教文化自主性及社会基础。民进党“执政”后采取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主张中华文化仅是台湾多元文化的一部份,这与一般人认为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在地化”及子集合有所差异;甚至“独派”公开倡议多元化开放台湾文化,不同于单一保守封闭中华文化,忽视两者间传承关系。

换言之,“独派”人士所欲建构“台湾主体性文化”,恐已被引导成“文化台独”及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从而深化两岸民众的文化与国族认同冲突。本来台湾社会可谓是保留中华文化宝地,应可利用此“软实力”在振兴中华民族及文化发挥作用;然民进党却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进行割裂,把原本一项可谓是台湾社会之“文化资产”,却视为一种“文化负债”,此无异是白白丧失倡议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之主导权及话语权。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