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两岸民间往来不可断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      2022-07-21 10:26:20

王必胜接替陈时中担任台当局防疫指挥官,旋即宣布最新边境政策,7月25日起外籍人士得以志工、传教弘法、研习(宗教教义)、实习、国际交流及度假打工(青年交流)等事由申请入境,但不包括陆港澳人士。暂不论奥密克戎BA.5新变种病毒威胁下,大举开放入境是否适当,民进党当局再次对陆港澳民众采取歧视性待遇,既无理又蛮横。

开放入境又“歧视”大陆

两岸血缘、文化与经贸连结极深,民进党上台后,利用新冠疫情,对大陆定下歧视性的境管措施,尤其“小明事件”最不合理。当初台当局陆委会通过在陆台商协助,安排长居台湾但不具居留身份的陆配子女返台,“指挥中心”却急转弯推翻陆委会决策,令社会各界错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每月平均只有1千余名大陆人士赴台,接近冷战时代两岸互不来往情境,实在令人唏嘘。

“小明事件”是民进党“借疫反陆”的缩影。无论是后来疫苗、快筛之乱甩锅大陆,还是刁难陆籍人士入境项目申请,不仅让蔡英文、陆委会当初恢复两岸良性互动的承诺化为泡影,也让过去将穿梭两岸视为日常的无数“小明”、“大明”们承担分离痛苦和高昂成本。尽管台湾入境管制早已大幅放宽,大陆也缩短入境隔离时间,但对抗政治氛围下,两岸交流复苏步履维艰,民进党当局“国际优先”的边境开放,让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陈时中卸任台当局防疫指挥官,但政治绑架专业的“陈时中路线”并未退场。回顾过去2年来民进党当局历次对大陆调整防疫管制措施的台前幕后,基本上是陆委会与“指挥中心”之间互踢皮球。陆委会以“专业考虑”推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又以“考虑两岸情势”打太极,两岸恢复民间往来的拍板决策变得困难重重。

无论是基于两岸民间关系的现实,还是基于大陆疫情平稳的现况,移除法规障碍,恢复两岸客运航线,为台商、台生、陆配、陆生降低往返两岸成本,应是最安全、最易操作以及最具善意的行动。特别是,当台湾选择进入“与病毒共存模式”,再把“医疗量能”搬出来当阻绝两岸人员往来的借口,形同讲笑话。

“小明悲剧”勿重演

台北市长柯文哲在本届“双城论坛”中所说,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台陆配超过了37万人,在大陆的台湾人也超过百万,台北会继续帮助陆配、陆生、陆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也希望上海能持续提供台商、台生和台胞的照顾与服务。蔡英文今年新年谈话中的两岸关系部分:“各自努力照顾好人民的生活,安定社会民心,两岸才会有空间和氛围,以和平的方式,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寻求解方”。柯文哲在“双城论坛”的表态,难道不正是对蔡英文两岸论述最为“原汁原味”的实践吗?

民进党当局任期走向尾声,若和陈水扁8年相比,民进党当局两岸事务成绩单不仅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视同挂零。陈水扁初期开通两天“小三通”,末期虽然以终止“国统会”、“入联公投”、“杯葛奥运圣火”等激烈动作收场,却至少在四川地震后向大陆人民释出善意,并为两岸直航与陆客来台在技术层面打下基础。民进党当局初期同样有表态“两岸非外交关系”、促成“厦金顺利通水”等亮点,2019年后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新冠疫情又彻底冰封两岸民间交往,至今找不到解方。

中美之间的强权对抗无法扭转,但为两岸人民造福是可以去做的。如果民进党当局以边境解封为契机果断决策,以人道、和平考虑尽速重启两岸“小三通”、恢复两岸民间交往,不让“小明”悲剧重演,尚能在未来两岸关系历史功绩簿上记上一笔。否则,两岸事务幕僚出身的蔡英文,恐将在自己最熟稔的领域,留下最为难堪的纪录。(来源:台湾《旺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