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弘扬关公文化在两岸宗教交流中价值及意义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岛夜话      2023-08-24 10:13:31

211490

柳金财(资料图)

作者 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8月10日两岸关公文化交流活动,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土山关帝庙举行。本次活动系由邳州土山关帝庙、台湾中华文化暨旅游协会中华微视共同主办。这印证两岸民间社会力旺盛及宗教交流需求,须立基于两岸社会本位、由下而上引导方式,共同研讨关公文化信仰在现代社会及中华文化圈所体现时代意涵,及其在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传递之意义及精神。

此次研习活动引来两岸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信众齐聚一堂,探讨关公文化、精神及信仰,共抒民族情怀及共同历史文化资产。徐州市邳州土山是关公忠义精神的起源地之一,关公秉性“诚信忠义”精神的“土山三约”和“夜读春秋”典故,皆发生在土山。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来看,传统忠义精神与爱国情怀能持续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显示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家国一体”、“家国同心”成为中华文化与民族共同体之共识和优良传统。

首先,关公文化信仰显示两岸具有同根、同种、同源的历史文化渊源,成为一种无形且具优势的“社会资本”及“文化资本”。两岸民众本具有亲缘、血缘、神缘共融,其中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两岸关公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众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根脉认同,具有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两岸一家亲”作用及意义。尤其关公的忠义仁勇等人格特质,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和传统美德,这对现代社会的政治和社会运作,发挥着至深且巨影响。

其次,关公精神成为个人立身处世准则及典范学习榜样。两岸民众皆能从关公文化及信仰,汲取其精神激励力量及作为人处世奉行准则。关圣帝君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甚华人地区代表正义的化身,其个人舍身取义行迹脍炙人口。关公文化成为各地共同文化资产,例如其出生地位于山西运城,舍身后其头部与身体分别安葬在河南洛阳和湖北当阳,此不应是各地方为争取正统地位、或文化宗教旅游而相互攻伐,反应形成合作协力关系,共同弘扬关帝圣君精神。

各种阶层或族群民众也能从关公精神找到信仰依据,作为个人立身处世准绳。例如许多企业家标榜信仰关公为人重承诺及忠诚精神,但也有民众供奉关圣帝君希望其正气凛然能驱除邪魔妖孽,尤其关公被奉为“武财神”掌管天上财富,在台湾社会特别受到警察、军人及商人的供奉,“关公爷”名字俨然成为两岸社会及华人世界“正义”与“忠义”的化身。

复次,两岸关公文化交流,也因两岸之间制度环境差异,产生不同宗教文化和实践方式的异同。台湾多数人口信仰道教或民间宗教,大陆长期推动两岸宗教交流,包含举办两岸宗教庆典、祭祀大典、神像遶境等,强调两岸具有共同的宗教文化、大陆为台湾神明的故乡及源头,并鼓励分灵与追本溯源的宗教活动,此可彰显台湾宗教系出中国本源。

台湾社会关公庙宇常常组团参与春秋二祭、生日庆典,在较大型的宗教交流活动往往接待对象以社会组织“弘道协会”成员为主,一般庙宇较难以个别身份前往大陆。几乎是完全以“贵宾”身份进行招待,给与台湾信众“非常、非常礼遇”,助力于推动两岸文化同源、宗教同宗,建立两岸中华文化共同体,凝聚两岸命运共体意识。

再者,两岸宗教信仰应学习其精神文明,而非掉入“迷信”神迹的宗教空想。大陆社会信仰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文明价值,在意识形态为“无神论”,对宗教立场一向采取规范态度,强调物质文化为核心的思想;因而,传统道教信仰神祇,也渐从民众的现代生活视野中消失。

而台湾社会传统道教“降驾”方式,固然成为道教神明与民众接触和沟通的方式,然“降驾”、“起乩”在一般台湾民众心中仍视为一种“迷信”,与现代理性化社会价值、思维框架似有悖离。换言之,若干宗教仪式即使在台湾社会,也会被视为迷信宗教行为,而非正信。大陆则从文化角度看此宗教现象,许多宗教仪式活动,需要政府许可后始能进行,避免民众受到盲目宗教信仰而失去理性思考。

最后,不应将两岸宗教交流视为所谓“宗教统战”,而是文化交流相融孕育文化共同体契机。2023年8月新北龙安圣殿关圣帝君在各界护送下,回到土山关帝庙;台中圣寿宫关圣帝君琉璃圣像,亦在该宫庙信众的簇拥下赠给土山关帝庙;土山关帝庙则将两尊关圣帝君玉雕神尊圣像,分别回赠龙安圣殿和圣寿宫,护请回台。两岸民众进行宗教信仰交流及共同祭拜神祇,颇有“祷祝华夏吉祥,祈佑两岸隆康,共襄中华复兴”之挚盼。此具有两岸和平、国泰民安及民族复兴之愿景。

同时,大陆许多关帝圣君文化及仪式活动,皆曾跨海来台展现。两岸关圣帝君交流活动络绎不绝,2012年10月25日,高雄市新闻记者公会及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曾受邀山西参访,台湾民众具释、道、儒多元信仰,景仰崇拜关公所具“仁义礼智信”精神,故前往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参拜,迎奉至台湾绕境福佑。

另外,河南洛阳关林的关圣帝君神尊曾抵台遶境、供奉,各地信徒隆重迎驾。从2015年10月8日开始,为期75 天,12月21日圆满结束,以“忠义精神聚两岸,河洛文化耀中华”为主题的洛阳关林关公圣像赴台巡游交流活动。这象征着台湾民众对神明信仰之虔诚,及对关公精神之景仰,通过两岸关公文化及其信仰体系交流,搭起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发挥两岸宗教同根同源属性,共同创造累积两岸“文化资本”及“社会资本”,最终成为维持两岸关系稳定之“和平资本”。

可以说,关公的忠义仁勇等人格魅力,不仅体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可以作为现代人安身立命、设身处世之准则。忠诚正义精神既有其时代性,也有其现代性,应与时俱进成为现代公民素养内涵及生涯职涯发展所应奉行准则,“关公精神”已成为两岸民众共同话语及信仰模板。

进一步言之,“关公精神”的文化信仰资产,已从历史性、地域性的文化资源,转换成具现代性、民族性、普适性的文化资本符号,从“特殊性”转换成“共通性”。“关公精神”不仅仅只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及社会景仰对象而已,在全球化时代来临之际产生“共时性效果”及“示范性效应”,成为两岸文化及“文化全球化”共享的资产。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