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青年交流在两岸融合过程中具有缓解“文化台独”作用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岛夜话      2023-08-28 10:27:59

211490

柳金财(资料图)

作者 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蔡英文上台七年来,宣称依据台湾地区“宪政”体制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主张所谓“维持现状”的立场,尽管并未实施未“执政”前所主张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公投法”纳入“两国论”,但却公开界定大陆为“别国论”、“两岸互不隶属论”。同时,在教育、文化、历史部门领域任命具有“独派”色彩官员,及推动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给予外界认为民进党推动“文化台独”、“柔性台独”,导致与大陆难以建立信任关系,两岸关系无法展开良性互动。

大陆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途径,作为对台政策发展主轴,其目的是在两岸欠缺“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前提下,藉由民间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交流,缓解“文化台独”等“去中国化”措施对台湾社会影响。尽管蔡当局上台以来,两岸对立冲突严峻,两岸青年交流领域仍相当热络。尽管基本上呈现两极化,受到民进党倡议所谓“抗中保台”路线影响的年轻人,不太愿意积极主动接触大陆;但也有许多年轻人想要接触大陆各领域,以大陆作为未来生活、学习、就业及创业的腹地。

随着新冠疫情解封后,两岸交流逐渐恢复,尤其是两岸青年交流领域更是十分热络。大陆市场已成为非常具有竞争力市场,年轻人希望至大陆大型企业或台商能提供更多台青实习的机会,协助台青更快认识大陆市场。这对培养两岸青年的“两岸一家人”意识,建构国族认同、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完成国家统一及民族复兴有其帮助。

首先,两岸青年交流可降低“去中国化效应”。大陆对台融合政策倡议“一代一线”(年青世代、基层一线),凸显政策系立基于“台湾社会本位”、“台湾人民中心”,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调整至“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给予台生台师台干台商在生活、就学、就业及创业“同等待遇”,藉此联结两岸社会及民众,培养亲善关系、“两岸一家亲”,提升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及中国认同,以降低“去中国化”效应。

两岸青年交流带来彼此价值观交流及认同形塑,目前台湾青年喜好大陆流行文化,对于缓解民进党采取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文化台独”政策具有缓解作用。台湾年轻人对大陆流行文化及新媒体趋之若鹜,不仅助于缓解“文化台独”、“渐进式台独”、“柔性台独”影响。这对台青产生“去台独化”的政治认同形塑,建立中国人身份认同形塑机制;从各项生活学习就业领域吸引台湾青年族群,产生一股涌动向心力及“磁吸效应”,塑造积极正面“两岸一家亲”观感。

其次,两岸青年交流利于推动“融合促统”。近年来大陆新媒体所传播流行文化,普遍受到台湾年轻人所喜欢,从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到国族认同建构,到最终两岸国家统一完成,此为“融合促统”过程及目标。两岸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拓展延伸到两岸各领域融合及建立共识、共同价值观。两岸青年交流,可吸纳年轻人成为积极支持“融合促统”的推动者。台湾青年对两岸交流持正面看法,对大陆民众也有较高好感度,以开放态度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及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总体而论,近年来,台湾青年对大陆民众及政府好感度皆有提升现象。

复次,台湾青年在两岸和平互动中扮演积极角色。“反中牌”的浪潮在2016及202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让民进党捡到枪无往不利;现“避战维和”、“和平保台”诉求,成为2024年“大选”蓝绿政党选战策略,选战主轴已成为“战争与和平”及“民主与专制”选择。当前两岸这一代人有责任为两岸的下一代人,打造一个有利于两岸融合发展的环境,让两岸的青年人在交流中相知,而非在战场上相残。

再者,年轻人正减少对民进党支持,成为两岸交流支持者。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决定能否实现政党轮替,取决于台湾青年族群对候选人及政党支持倾向,检视蔡英文在2016年及2020年两次“大选”中,获得青年高票支持,从而取得“完全执政”同时掌握行政权及“立法权”。然而,“执政”多年并未在青年政策上有所创新突破,并未缓解当前年轻世代所遭遇困境,致青年选票呈现大幅度滑坡。

回顾2016“大选”、2018年“九合一”县市选举、2020“大选”中,以2020“大选”最吸引年轻族群参与,40岁以下投票率高达70%。此次2024年“大选”,估算40岁以下青年选民高达340万,其投票取向足以动摇2024年选举结果,且原本支持民进党的青年选民已悄然转向。民众党2024候选人柯文哲获得许多年轻人青睐,柯主张“两岸一家亲”、“五个互相”,不否认“九二共识”,可以看出台湾年轻人基本上不反对“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及“经济中国”、“民族中国”。

最后,两岸融合应从“单向融入”转变“双向融合”。目前两岸融合最大瓶颈是单向融入,应更多进行双向交流。由于两岸法令规范、意识型态、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同,及民进党“执政”替两岸青年交流设下法规与实质障碍,污蔑大陆以所谓“统战策略”来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并无法解决台湾青年所面临困境,必须真正促进两岸融合交流及从单向融入转向双向融合。

当台湾年轻人不了解两岸的历史渊源、主权与领土归属,忽视两岸关系发展现况及未来有可能的发展途径,如此认知一旦根深蒂固且年龄层一直往下降,不仅不利于愿统力量的社会基础扩大化及两岸政策和平发展取向,也势必冲击两岸关系未来发展。

民进党当局公开拒绝“九二共识”,致陆生来台就读学位生及研修生、交换生,快频临趋近于零。陆生来台就读越来越少现象,降低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合作的意愿与动力。两岸学生交流沦为“单向交流”,现陆生来台得少、台生去陆得多,在台湾高等院校面临少子化危机笼罩下,更是雪上加霜。两岸青年学生双向、对等、尊重、互惠及包容交流,对于其他领域事务,如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交流,也会产生积极正面示范效应。

两岸应积极主动倡议两岸青年交流,若再不积极推进,台湾年轻人从年龄结构来看对大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愈来愈不了解,对两岸的历史连结和过往完全不认识,两岸关系可能从“两岸一国”、“两岸一中”、“一国两区”、“两岸两区”转变成所谓“互不隶属论”,一旦如此两岸关系必然陷入螺旋敌意及对撞。就此而论,两岸青年交流扮演着引导两岸和平的关键角色及作用。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