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还有能支撑未来20年、30年经济发展的健康产业吗?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岛夜话      2023-11-13 10:38:47

微信图片_20220517092659


 

    作者 霭琳 资深台湾媒体人

     距离台湾2024选举年越来越近,政治语言喊得震天作响,发业发展的困境或是悲歌,却总在日复一日自我感觉良好中,逐渐被抛诸脑后;在民进党政治挂帅的当下,吾人不免担心,台湾还有能支撑未来20年、30年经济发展的健康产业吗?

    上周四(119日),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获颁第一届“李国鼎奖”,典礼现场冠盖云集,蔡英文、萧万长等政要受邀出席,台湾半导体产精英齐聚一堂,与张忠谋夫妇有忘年之交的辉达执行长黄仁勋也携夫人不远千里“来给Morris(张忠谋英文名)惊喜”,鸿海创办人郭台铭也赴现场庆贺;政商要员无人不想沾沾半导体产业的喜气。

    张忠谋曾说, “没有李国鼎就没有台积电”,藉以向当年李国鼎的真知灼见致敬。在那个没人懂半导体的年代,如果没有李国鼎对张忠谋的信任,四处奔走替台积电筹资,就不会有当下台湾科技产业的繁荣昌盛。

    李国鼎在1960年代,先后担任台经济部门负责人、财政部门负责人、台“政务委员”、蔡办资政;草拟台湾早期的“奖励投资条例”,成立加工出口区,创设科学园区;曾经丰功伟业,但晚年却生活朴实,有台湾“科技教父”之誉。蔡英文也在致词时对李国鼎高度推崇,称他是台湾经济奇迹的领航者,带领台湾走过关键年代,确立台湾高科技政策的基础。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在这一串“忆当年”的颂辞中,不禁要问,谁是下一个擘画台湾产业发展的“李国鼎”?是蔡英文?是沈荣津?是吴政忠?还是王美花?显然,这些跟随民进党汲汲于升官发财者,除了四处剪彩揭牌,只会歌颂台湾经济20年来最好,台美关系史上最佳,台日关系日益紧密??,天天把政治语言挂嘴边,打击中国大陆、“倚美谋独”,没有人具有擘画台湾下阶段产业发展愿景的能力,也当然不可能是第二个“李国鼎”。

    在垂垂老矣的张忠谋获颁第一届“李国鼎”奬的盛典上,观礼者除了感叹台湾再无“李国鼎”,恐怕更忧心连第二个张忠谋也没有。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台湾人不敢再接着说下去的那句就是 “眼看他楼塌了”。这里说的“楼塌了”,倒不是唱衰张忠谋或台积电公司,而是要反问蔡英文与这些民进党政客们,除了在李国鼎的庇荫下沾上了半导体之光,你们替营造了哪一项留下台积电、稳住半导体产业的优势条件?

     过去地缘政治与新冠疫情肆虐的这三年,在民进党刻意操纵地缘政治风险下,把台积电一家原本躲在品牌厂背后的晶圆代工厂,推到风口浪尖,也唤醒了全世界对台海兵凶战危的担忧,让这家原本深耕台湾的公司,顿时间“被迫”分散风险、赴全球投资布局。当台积电随着上游客户需求走向美国、日本、欧洲后,台积电继续留在台湾的理由是什么?

     几家欢乐、几家愁,对照半导体热闹风光的这些年,谁会想起还有一个昔日辉煌,如今却躲在墙角啜泣的工具机业,亟待纾困。就在张忠谋获颁第一届李国鼎奖的前一天(118日),台湾机械公会代表业者向外界喊话,盼银行继续提供低利贷款、不要“雨天收伞”,也盼主管机关协助企业转型。

     时光倒流到2011年,台湾主流商业媒体曾以“台湾骄傲、影响全世界的60公里”为封面,大篇幅报导台湾台中大肚山脚下的精密机械聚落。在这条沿着台中大肚山台地,北自神冈、大甲,南至丰原甚至延伸到南投县的方圆60公里内,孕育着全球密度最高的精密机械产业,企业上千家,带动就业人口逾30万人。

    之后,诸如“大肚山脚下的黄金传奇”、“隐形冠军”、“台湾之光”,所有报章媒体的报导,无一不是形容这个产业的欣欣向荣;机械业一度成为传统制造业中,唯一可以与半导体业并驾齐驱的希望。

    然而,2020年因疫情影响,机械业开始由盛转衰,加上2022年启动升息循环以来、企业投资放缓,原本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机械业,出口值已经连续15个月呈现年减,当中工具机的出口值也已连续9个月年减。机械货品出口不振,机械产业员工也成为放无薪假的重灾区。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昔日“台湾之光”,顿时间变成一个需要纾困的萧条产业?机械公会最常归咎的原因是“汇率竞争”,2020年至2021年,由于半导体产业大好,台币兑美元汇率升升不息,台币强势让机械货品出口少了汇率优势。但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需求放缓,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已贬值到3233元左右徘徊了,机械业出口还是不好,业者又把原因归咎在新台币贬值幅度不若日圆来得深,以致竞争不过日本制的机械制品。

     一个曾经被媒体包装成“台湾之光”、“隐形冠军”的机械业,如今却沦为期盼纾困,且依赖汇率贬值才能活下去,“汇率”议题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关键还是在于产业自身竞争力不足。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机械业昔日靠着ECFA让利优惠而出口大陆、享有中国经济红利;10年过去,迄今工具机控制器仍无自制能力,要仰赖德国、日本进口,首先该检讨的不该是产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吗?

      此外,台湾的机械产业政策对了吗?当下的主管机关,有媲美当年李国鼎的真知灼见,擘画合宜的产业政策来扶植关键产业吗?眼看工具机少了ECFA的关税优惠而失去市场优势,昔日“台湾之光”黯淡,已没有张灯结彩政治作秀的价值, 民进党当局是有心扶助渡难关,还是只虚应故事呢?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