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陆渔船翻覆真相 台湾方面是真没有录影还是故意湮灭证据?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深度分析      2024-02-26 09:20:06

图为金门海巡队将船拖回料罗码头.webp

图为金门海巡队将船拖回码头。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华夏经纬网报道】距离2月14日发生的大陆渔船遭台湾海巡部门“暴力执法”翻覆事件,已经过去十余天,引发两岸舆论持续关注。随着两名幸存渔民归家,更多细节才得以揭露,更颠覆了岛内民众此前的认知。

据新华社报道,泉州市红十字会等20日派员从金门接回渔船事件2名生还人员。一名生还的徐姓船员21日凌晨回忆这起事件仍心有余悸:“当天中午12点半左右,我们看到台湾那边的船来了,我们就调头走。我们按照台湾那边的要求停下船。但台湾的船靠近我们的时候,就直接撞过来把我们船冲翻了。”

大陆生还渔民还原渔船翻覆经过

徐姓船员泣不成声地说,“我们去海上是为了讨生活,没想到钱这么难赚,差点命都没有了。还有两个船友出去就回不来了。他们(台湾海巡部门)太残暴了!

台海巡单位14日说扣押的2位渔民来自四川、贵州,口音很重,讲话都听不懂,因此无法做笔录,所以一直在单方面讲述事情经过;可是21日,外界听到生还渔民的讲话,虽然有浓厚口音,但并不会严重到听不懂、无法做笔录,网友都纷纷表示“可以听懂”,并质疑台海巡部门明显在扯谎。

原来大陆渔船并非由于被“追逐”翻覆,而是遭到台海巡船只多次撞击。但此前台湾方面包括海巡部门、“海委会”、陆委会等相关单位,绝口不提有擦撞。离谱的是,即便是现在,台海巡人员也以“接触”这种无关痛痒的词语,来美化自己“碰撞”的过当行为;台当局“海委会”负责人管碧玲更抛出所谓“第三人责任险”,辩称自己早就“透露”出双方有擦撞,“只是媒体没有问”。

管碧玲

台当局“海委会”负责人管碧玲

原来船上4名落海的渔民都会游泳,而海巡人员就在周边,却依然有2人因没能及时获救不幸遇难。法医也仅“目测”遇难者身上没有伤痕,便断定是溺水身亡,未曾调查具体死亡原因,是否存在溺水前已经昏迷或死亡的情况?

原来翻覆的大陆渔船并非所谓“拒检、蛇形逃逸”,而是配合要求停船反被冲撞。而事件发生后,民进党当局相关部门不但对遇难者毫无同情之心,反而是文过饰非,第一时间抹黑大陆这艘快艇是“三无”渔船;刻意引导舆论认为“存在走私嫌疑才会蛇形逃跑拒检”,把责任全部推给大陆渔民。

双方说法存在如此巨大的出入,若真如台湾方面所言,台湾海巡部门完全可以拿出所谓“依法执勤”的证据,将一切摊在阳光下检视。但台湾方面的回应却是:“没有录影”,甚至以“当日海况不好,所以未返回船舱内取录影设备”。

究竟是真的没有录音录影,还是隐藏甚至毁灭了对他们不利的录音录影?

根据台湾地区“海岸巡防机关海域执法作业规范”第九条就规定,“海巡人员执行职务,并随时以照相、录音、录像或其他搜证方式,保全相关事证”。这一句“没有录影”,就足以打脸他们口口声声说的“依法行政”。

谎话连篇,必有蹊跷!

在大陆生还渔民还原事情经过之前,台湾方面并没提过“没有录像”一说,如今这个说法明显站不住脚。而根据台湾对所谓执法船的要求,至少得配备三套相互独立的录像设备:船上装一套(类似汽车装的行车记录仪),手持设备一套,人员身上带一套随身录制设备(类似执法记录仪)。

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教授沈逸22日在“观察者网”表示,“三套录像设备都不工作就敢开出海执行所谓任务,本身就是问题;三套都同时坏了的概率,大体相当于遭遇外星人;按照所谓‘忙着救人,没空去拿设备’最多解释手持设备没有录,其他两套设备为啥没录根本解释不了。不交出录像的合理解释,就是录像里有不能让人看的。”

台湾海巡人员制服携带密录器

图片截自台湾TVBS新闻

岛内资深媒体人唐湘龙在政论节目《少康战情室》中直言,“不相信没有录影”。近年来海巡部门增购了不少执法设备;过去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曾提出海巡人员配发密录器建议,涉事的几位海巡人员当日执勤穿着的制服上,更预留了密录器位置。唐湘龙也认为“民进党当局在这件事情上一路扯谎,大陆渔民更可信”。

前民意代表邱毅22日更直接发文指出,台海巡部门将大陆渔民和渔船扣押两天才把相关证人和证物移交检方,存在串供或消灭证据的嫌疑。并且有太多的疑点仍未厘清,包含莫名其妙不见了的摄像,高度怀疑台海巡部门在湮灭证据,他直觉是“一起故意杀人,至少是过失杀人的滔天大案”。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台当局海巡部门理亏在先、掩盖在后,“杀人的喊救命”,一副打死不认账的态度,再多的说词都难挽回早已重创的声誉,也让事件更难落幕。

国台办朱凤莲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1日表示,人命关天,公布真相天经地义。我们严正要求台湾有关方面尽快公布事实真相,严惩相关责任人,满足遇难者家属合理诉求,郑重向遇难者家属道歉,给遇难者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交代。我们将坚决维护同胞的合法权益,绝不允许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完)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