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因应美国的对等关税冲击,台当局行政机构21日核定88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出口供应链支持方案”,调整贸易融资利息减码,预估可让2.4万家企业受惠,对于外销贷款优惠保证、中小微企业贷款加码等申请资格也放宽。
事实上,每次遇到产业灾难时,台当局提出的因应方案几乎雷同,辅导救助方案的设计能力实在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而全台有约16万家制造企业,这次对等关税影响的层面广泛,如以总额880亿元来计算,平均每家企业只能获得55万元,可说是杯水车薪,难济于事。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7日公布对等关税,幅度之大跌破所有专家眼镜,彷彿对世界发动一场经济大战,目的是逼迫各国(或地区)和美国谈判,以达到平衡美国货品贸易、围堵中国对美出口、促进各国对美投资、取回高科技主导权等目标。
对等关税公布后,台股3天狂跌4千点,跌幅近2成,创有史以来跌幅最高纪录。可见对台课征32%的高关税完全在台湾地区可承受范围之外;若状况持续不变,今年经济负成长已可预期,失业率也将明显提高。
台湾该如何因应这场风暴,笔者提供几点建议:首先,在行政当局方面,应尽速对美谈判降税。虽然各方常质疑台湾没有筹码,但还是必须找出筹码来谈。
其次,若美国要求台积电进一步投资美国,例如增设新厂,就必须要求美国承诺不干预其经营,特别是技术移转,以免台积电真的变“美积电”。
另外,台湾传统上偏重制造的思维,可借此次风暴彻底改变,让服务业出口,如银行保险、观光旅游、医疗健康、电影音乐表演等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以避免风险。但目前台当局在相关部门推拖之下,连一套严谨的“服务贸易统计”都未能建构,如何发展服务贸易业?
(作者为华梵大学特聘教授、中华货币金融协会理事 文章摘编自台湾《中国时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