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杨流昌)马英九先生第四度率台湾青年踏访大陆,足迹遍及福建祖地、丝路古道,于海峡论坛共话桑麻,中原腹地礼敬伏羲。此行不仅是文化溯源之旅,更以行动诠释“两岸一中”的血脉纽带——当马英九站在敦煌莫高窟斑驳的壁画前,台湾青年触摸着千年丝路的文明脉络;当两岸学子在伏羲庙的鼓乐声中共同祭拜人文始祖,血脉相连的共鸣穿透海峡,中华文明的共同记忆正转化为促进理解的现实力量。
回望历史,绿营政要过往也有大陆行迹:陈水扁1991年以民意代表身份访问北京,本可深化互信,却在执政后受制于政治短视,错失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蔡英文1998年随海基会访团参与两岸会晤,技术性协商展现务实可能,执政后却因囿于政党立场,最终选择背离交流初心;赖清德2014年任台南市长时赴沪推广文化,可惜座谈复旦时固守"自决"论调,将本可扩大的合作窗口变为政治秀场,执政后更走向全面谋“独”的不归路。
历史清晰表明,台湾政要的登陆之旅,本可成为化解两岸隔阂、增进瞭解的宝贵契机。但陈、蔡、赖等人在登上岛内政治舞台后,却背离了这一初衷。他们的经历显示,若政治人物局限于意识形态窠臼,被政治私利遮蔽视野,便无法认知两岸密切交流合作,对台湾民生福祉的切实裨益。
马英九此行以文化为锚,在中华文明的精神原乡中重塑认同:在伏羲庙前,台湾学子目睹两岸同胞共祭人文始祖,感受到“血脉相连的安静力量”;于莫高窟中,千年壁画成为“打破时间藩篱的钥匙”,青年惊叹大陆对文化遗产的守护匠心;访林则徐故居,“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与“民族正气”的赞语,让马英九驻足良久、颔首深思。当马英九在敦煌高声宣示“中华文化早已深植台湾人民DNA,任何清洗都不会成功”,直指赖清德“打掉杂质”的撕裂言论;当台湾青年在黄河边坦言“突然理解为何称其为母亲河”,文化认同已超越政治表述,成为最深沉的心灵契约。(来源:香港《大公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