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特尼克对台极限施压 美国版的硅盾保护的是谁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2025-09-30 17:35:34

美国商业部长卢特尼克近日受访,抛出台美合作制造先进制程芯片“五五分”的说法。美国目前先进制程的产能仅2%,他却放话要在任期内推升到40%。若是与特朗普任期同进退,算一算,距离现在也不过三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回顾拜登时期,前任商务部长雷蒙多还算“谨慎”,喊的是2030年要达到全球20%产能的市占。如今卢特尼克张口就是40%,对照之下,口气之大、野心之急,让人不得不质疑:这究竟是务实的政策目标,还是赤裸裸的对台极限施压?

从2%到40%,这巨大的鸿沟,单凭台积电,显然难以填补,美国需要的是台积电加三星,甚至再把格芯(格罗方德)与英特尔拉进来,才有可能勉强拼凑出一个“美国复兴的芯片拼图”。问题是,这拼图并非自然而成,而是以政治力量硬生生压迫。

台积电是一家公司,它必须对股东、对员工、对市场负责。若单纯从经济逻辑出发,台积电可以选择将因美国施压而提高的成本转嫁给客户,毕竟先进制程仍是“卖方市场”。然而,现实比经济学教科书更残酷。美国拥有庞大的规则制定权,出口管制、专利授权、设备供应链,样样都是可以掐住台积电脖子的利器。在这样的结构下,台积电很难抵抗,恐怕被迫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

卢特尼克提出的“美版硅盾”更是一种话术陷阱。话中透露的意思是台湾若真要把台积电当作“护台神山”、当作硅盾,就必须把一半的产能搬到美国,否则“台湾有事”时,美国是否伸出援手,难说得很。这等于将台湾地区的安全与芯片产能绑在一起,把台积电由经济资产,转化为地缘政治的人质。

然而,半导体供应链不是一句“五五分”就能拆解重组的。先进制程需要庞大的上游材料、专业人才、长期技术沉淀。即使台湾被迫在压力下屈服,美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建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美国的真正目的,不是立刻达到五五分,而是要透过不断施压,逐步加速“先进制程在美国”的趋势,让台湾的战略价值一点一滴被稀释。

具体而言,美方的战术路径已有雏形:一方面要求台积电增提在美投资,另一方面串连辉达入股英特尔,扶植格芯、三星等厂商,在国防、AI/HPC与车用芯片等特定领域,先把美国本土的比重拉到接近五成,再逐步扩散到全品项制造。换言之,这并不是要立刻将台湾芯片“腰斩”,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台湾从芯片霸权变成“次要供应者”。

从中长期来看,美国若要完成这场“不可能的任务”,势必要投入巨额补贴,并制定长期人才培育计划,更要让材料、设备供应链在地化。这是一场全面的国家工程,不只是产业政策,而是国防战略。台湾在这个格局里,看似合作伙伴,其实恐是被用完后可牺牲的筹码。

当年“硅盾”的说法,是台湾人安慰自己的方式:只要有台积电在,世界就会保护台湾。如今卢特尼克的版本却揭露其真实的盘算,他告诉我们,美国打造的硅盾,保护的不是台湾,而是美国本土利益。当先进制程“五五对分”,台湾不再举足轻重,美国才放心。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美国不是在帮台湾筑盾,而是在替自己筑墙。我们要问的是:当墙筑好之后,台湾还剩下什么?这硅盾究竟保护的是谁,答案已经昭然若揭。

文章来源:台湾《联合报》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