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炫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副研究员
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郑英耀回应日前民进党民意代表王义川,指出“中小学应禁用抖音”允诺研议,这场看似关乎“资安教育”的公开质询,迅速引发世代对立及舆论风暴。当支持者主张“防止统战”,反对者批评充斥“意识形态”,依循政治正确又无相关配套,恐让禁止抖音的“数位闹剧”荒唐上演。
“禁止抖音”已折射出岛内当前政治文化的深层焦虑,民进党对青年世代的不信任,外加媒体识读教育的长期忽视,导致移转数位世界的焦虑恐惧。当政治人物以封锁取代理解,透过管制掩盖无能,整个社会将会陷入“表面安全”的集体幻觉。事实上,王义川的发言比起抖音本身还要可怕,首先是批判青年作为开端,凸显少数民意的“执政”傲慢;第二是将抖音妖魔化的焦虑策略,锁定青年进而挂一漏万;第三则是漠视制度空洞。
王义川公开痛批使用抖音的年轻人是“白目”,这种说法不仅引发青年反感,也展现出“执政者”的陌生与傲慢。年轻世代使用抖音,主要在于短影音的自我展演,外加直觉形式的影音元素,能在短时间内与外在互动共鸣,从来不是政治选择。
政治人物将“使用抖音”归类为“思想错误”,这种概念不仅扭曲事实,也将伤害民主社会的言论自由与多元文化,教育目的在于启发对话,而非定义谁是“得体”还是“白目”。此外,令人忧心的是,这种政治正确口号正在制造世代仇恨,当青年一代被污名化,也将使得不同世代的信任逐步崩解。当教育政策被转化为政治审查的工具,禁止抖音也将开启另类数位极权。
有绿营人士日前召开记者会呼吁“修法纳管,别让TikTok算法危害儿少身心健康”,带出“禁抖音”风向,也让外界不假思索地将青年沉迷与价值崩坏归咎于抖音。这类简化指责不仅误导舆论,已反映出台湾媒体识读教育的全面溃败。一旦教育体系无法教育学生辨识信息真伪,同时理解影音背后的价值偏见,再多封锁也都只是缘木求鱼。
台湾教育长期停滞在“信息操作”而非“思辨能力”,也不积极在课程纲要纳入相关素养,例如PTT作为一个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络社群,早在1995年于国际上被广泛讨论,展现独特的民众参与、时事讨论以及网络文化。然而,即便台湾已是数位先进,使用者却未必理解讯息后设、媒体框架甚至意识形态,导致任何新兴平台都能轻易洗脑使用者。与其封锁抖音,不如正视教育系统的落后与媒体素养的贫乏。
赖当局若以“资安疑虑”为由禁止抖音,在同一逻辑上,包含小红书、微信甚至Meta旗下的Facebook与Instagram也该一并封锁。事实上,欧美平台对个资搜集与用户追踪的侵入性更甚。民进党若只针对陆资平台出手,恐将暴露政治正确与冷战思维,忽略当代信息生态早已多元交错,青年世代并非只被抖音平台影响,而是同时活在百花齐放的“演算世界”。
台湾若想追求数位话语权,关键不在于“禁”,而是“建”。理应投入资源打造开源技术、资料透明、本地社群、生态平台等,能让用户在多元选择中还能找到自己的“原生平台”,而非在恐惧下被迫封闭“外站平台”。民进党当局除了防堵之外,也该思考如何自立门户,如果持续陷入“封锁反射”,恐怕只会逼着青年用户驻足海外平台,我们应该思考数位创意与内容产业如何强化,而非只在平台归属上陷入意识型态。
禁止抖音沦为政治正确下的“数位闹剧”,整起事件暴露出台湾政治治理的虚伪焦虑,从王义川敦促教育部门“研议封锁”抖音,表面上是保护青年世代,实际则是掩饰教育失能。事实上,赖当局以封锁代替教育,便是数位时代的懒惰政绩。殊不知,台湾正在这场数位战中节节败退。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