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攻坚克敌的蟠龙战役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4-15 23:00:37

  1947年5月2日至4日,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在彭德怀、习仲勋的指挥下,集中西北野战兵团4个旅的兵力,对国民党胡宗南部的重要前进补给基地——蟠龙实施攻坚作战。这次战役全歼国民党守军6700余人,俘虏蒋介石嫡系部队第167旅少将旅长李昆岗,缴获面粉1.2万余袋、军服4万余套及大批武器弹药,大大缓解了西北野战兵团物资给养短缺问题,有效迟滞了敌军围攻陕甘宁边区的行动,成为人民军队战史上攻坚战的典型战例。

  调动敌人,掌握战场主动权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25万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妄想凭借军事优势首先解决西北问题,攻占延安等革命根据地,达到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逐出西北而后聚歼的险恶目的。其中,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的主力是国民党胡宗南部的15个旅约14万人。彼时,我军在陕北的总兵力仅有刚组建不久的西北野战兵团6个旅2万余人。面对敌人重兵压境且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延安,充分发挥解放军部队民情地形熟、群众基础好、战略战术强等优势条件,灵活机动,连续转战,力争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取得最终胜利。西北野战兵团积极贯彻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大胆采用“敌进我进”运动战思想,大迂回、大奔袭,在运动中调动敌人、捕捉战机,牢牢掌握着西北战场主动权。

  蟠龙位于延安东北40公里处,四面环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交通干道咸榆公路穿山而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蟠龙后,修筑了许多工事,囤积了大量物资,将其作为重要的前进补给基地,安排了重兵防守。西北野战兵团在彭德怀、习仲勋领导下,巧妙布局,诱敌深入,以第2纵队第359旅一部、第3纵队独立第5旅及绥德军分区部队伪装成主力向北进发,造成中共中央机关和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绥德地区集结东渡黄河的假象,吸引胡宗南将主力部队调往绥德地区,为我军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创造条件。而此时,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仍在瓦窑堡以南地区休整,正在进行攻占蟠龙的攻坚准备。

  面对我军佯动,急于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决战的胡宗南果然上钩,以整编第1军、第29军等共9个半旅的兵力,于4月26日由蟠龙、永坪地区分两路经瓦窑堡向绥德地区疾进。敌军主力北上后,蟠龙就成为孤立据点,防守敌军不足1个旅,在敌我兵力局部对比上明显处于劣势,这就为西北野战兵团集中优势兵力、重兵攻坚,攻占蟠龙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排兵布阵,出奇制胜攻坚战

  尽管通过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功诱使胡宗南部将主力北调,形成我军在蟠龙周围的兵力优势,但是当时西北野战兵团整体上武器装备较差,几乎没有攻坚重武器,缺乏攻坚作战经验,面对武器装备精良、军事工事完善、地形地势险峻的要塞据点,攻占蟠龙依然困难多、难度大、风险高,是名副其实的啃“硬骨头”。

  首先,守敌部队战斗力强。担负蟠龙守备任务的是胡宗南部第167旅直属队加第499团、陕西保安第3总队。第167旅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先进,受反动反共意识毒害深,整体战斗力较强。

  其次,地形地势易守难攻。蟠龙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加之守敌利用地形条件构建了纵横交错、沟壕相连的大量军事工事,各种明碉暗堡、雷场障碍、铁丝鹿寨成为西北野战兵团攻占蟠龙的重大阻碍。

  再次,周边敌情复杂多变。由于蟠龙守敌与周边敌军相隔不远,如果攻坚不力,将会遭遇优势国民党军回援反包围,周边敌军会蜂拥而至,一旦阻击防线出现漏洞,会造成我军腹背受敌、陷于重围的被动险境。

  为了顺利攻占蟠龙、摧毁敌人前进补给基地、解决我军物资补给严重短缺问题,4月30日,彭德怀亲自上前线查看地形敌情,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第1纵队第358旅(欠第8团)、第1旅(欠第35团)配属第8团分为左右两翼,自西北向东南实施攻击;第2纵队独立第4旅自东南向西北实施攻击;新编第4旅分别从东北向西南、从北向南实施攻击。同时,组成南进支队,威胁蟠龙敌军侧后;安排部分兵力阻敌主力回援。攻坚部队于4月30日隐蔽进入蟠龙周围集结,深入进行战前动员,细致做好战斗准备,力争3日内结束战斗。

  发扬民主,激励士气显威力

  西北野战兵团发起蟠龙战役时,正值4月底5月初,陕北黄土高原已经是骄阳烈日、燥热袭人,但当时我军由于物资短缺、补给匮乏,部队官兵没有夏装,仍然穿着棉装行军打仗,给军事行动带来诸多不便。为激发指战员战斗士气、鼓舞战斗热情,我军开展政治工作进行战前动员时,紧密结合作战任务,提出了“打下蟠龙换夏装”的战斗口号,将军队政治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入情入理。

  在攻坚战斗中,由于蟠龙主阵地是由蒋介石嫡系部队第167旅主力防守,守敌凭借工事火力优势顽固抵抗,加之西北野战兵团缺乏攻坚武器装备不能有效压制敌人暗火力点,敌军阵地前的障碍不能完全扫除,造成我攻坚部队进展不顺,部队伤亡较大。在战事胶着、千钧一发之际,彭德怀果断命令攻坚部队停止进攻,深入战场前线,调整攻击力量,要求一线部队发扬军事民主,总结战斗经验教训,有针对性谋划攻坚克敌办法,化被动为主动,研究新打法。这一部署安排迅速得到贯彻落实,并收到了明显成效。

  各攻击部队纷纷召开战斗总结会,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让一线指战员建言献策,提出针对性攻坚战术,从而在后续战斗中有效减少了伤亡,有力推动了攻坚进展。比如,针对进攻中外壕太宽太深无法通过、攻击部队伤亡较大的问题,基层战士提出对壕作业接近敌铁丝网和外壕,以爆破手段开辟冲击道路;针对重武器缺乏,不能有效压制敌军暗火力点的问题,一线指战员提出将攻击部队进行编组,明确分工,持续性开展攻击的作战方案。经过一系列激烈战斗,攻击部队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一举攻占蟠龙,全歼守敌,取得了西北野战兵团首次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