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蕙仙:AI蓝图 台湾电力够吗?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2025-10-14 09:29:39

图为林口发电厂。(台电提供)

赖清德日前提到,为因应数字化时代来临,将推动“AI新十大建设”,这是赖清德连续第2年在讲话中聚焦强化AI投资,可见他对AI发展的重视。事实上,台行政机构于2021~2025年间核定的“智慧台湾方案”中,就是以AI推动与算力需求作为产业创新、提升数位科技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全球AI产业龙头的辉达在台北设立海外企业总部,用地却迟未搞定。台北市政府13日发函新光人寿提出“合意终止契约”,而新寿则吁请台北市府依约启动协调机制,希望能够寻得最佳方案。换言之,地上权卡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连辉达主动要在台北成立海外总部都办不到,那么,赖清德说再多有关AI的投资和愿景,恐怕都难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事实上,除了行政当局与地方龃龉不断、政策落实不易之外,民进党当局想让台湾成为AI研发和制造中心,还有一个更大的困境,就是电力不足。以辉达为例,日前《经济学人》刊登了一篇《电力短缺或将阻碍辉达崛起之路》的评论,该文主要是针对美国电力供应的能量,预测辉达荣景可能的侷限。

文章指出,从2024年2月到2026年2月间,辉达在美国安装并运作的芯片将使美国的电力需求增加25GW,这相当于2022年美国所有公营电厂新增产能的两倍,而这还不包括辉达计划推出的下一代Rubin芯片,和AMD等竞争对手销售的AI机架,以及电动车等耗电产业对电力的高额需求。

因此,专家预估,即使芯片的能源效率提高,到2030年,美国仍将出现17GW潜在的电力缺口;如果芯片能源效率无法提高,则缺口更将高达62GW。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Meta执行长祖克柏等科技巨头都不断强调一件事,AI发展真正的瓶颈,不是GPU的算力不足,而是电力不够。换言之,没有电力就没有算力。

正因体认到AI发展与电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国大陆采取了AI产业与电力产业同轨推动的政策,深度融合AI产业与能源产业,不断夯实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的基础。在大量投资下,预计中国大陆2025年的发电量将达到10.6兆瓩,美国则为4.1兆瓩,连中国大陆的一半都不到;美国电网的效率也远远比不上中国大陆,特朗普就曾沮丧表示,电网老旧拖累了美国的AI发展。

《Fortune》杂志更引用专家的话警告,脆弱的美国电网已经让中美之间的AI竞赛提早结束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可见电力供应对AI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美国区域电网的备转容量率通常是15%,几乎没有余力满足AI基础设施带来的额外电力需求;中国大陆的电力供应则长期保持在需求量的两倍以上,因此,AI数据中心不会对电网的稳定构成威胁。

台电近5年备转容量率平均为12.9%。台电日前表示,2025至2029年,夜间备转容量率仅6%~7%。以这样的电力供应能力,台湾想要发展AI,挑战实在不小。毕竟算力的计算单位早已从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PS)变成了电力GW,也就是有多少电力才能支撑多少算力。所以,想要发展AI,赖当局必须先确定:电力够不够?

文章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