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去年有520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超征税款,台当局决将其中1400亿元还税于民,每人发放6千元。蔡当局这回看起来够慷慨了吧?错!为了发这每人6千元,蔡当局拟订《疫后特别条例》草案,要将另3千多亿超征挪为己用,发放现金只是它攫取巨额预算的挡箭牌。问题在,《疫后特别条例》声称是要“强化经济及社会韧性”,却连一个具体的政策项目都说不出来;陈建仁只说,各部门正在加紧盘点计划内容。
这种“先把钱抢到手,再想要怎么用”的作法,是近年蔡当局的一贯模式;八年的“前瞻建设”如此,三年的“防疫特别预算”如此,如今“疫后经济”仍如法炮制。但一个负责的效能当局,绝不是这种风格。像这样,“边撒钱、边画蓝图”的施政,主政者只是利用资源分配来控制社会,能有什么远见与关怀?台立法机构17日即将讨论《疫后特别条例》,民进党仗着绝对多数,必然予取予求。但无论如何,民众必须看清蔡当局挥霍公帑之不负责任,也要明白这些都是扭曲资源运用、债留子孙的恶政。
只要看这项条例的“疫后”二字,你就可以想见这条例订得有多勉强。新冠疫情三年,的确为台湾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冲击,包括疫苗、药物、防疫及生命的抢救,包括民众失业、生活无依、企业营运艰困需要补助。为此,过去三年台当局的防疫特别预算曾经四度追加,累计达8400亿元,迄今仍有近千亿未用完;蔡当局现在又要用新借口追加。
最可议的是,《防疫特别条例》表面上为“防疫”而发,但因架构歪斜,实际上真正用于“防疫”的预算仅占17%,不到1500亿元。亦即,其余近7000亿均用于纾困及振兴,供台当局撒币补贴买票。如今疫情已进入尾声,蔡当局又以“疫后”为借口,托词“强化经济与社会韧性”,要将3800亿元超征拿去挥霍。这种从“疫前”吃到“疫后”仍不满足的心态,老百姓看得下去吗?大家会因为拿到6000元就释怀吗?
民众若回顾一下,岛内防疫特别预算近三年如何累增到8400亿元,一定会对蔡当局不知餍足的胃口感到愤怒。2020年2月蔡当局首度提出《防疫特别预算条例》,当时提出的预算仅600亿元;到了4月,蔡当局立即要求追加1500亿元;到了9月,再追加2100亿元。2021年6月,蔡当局第三度追加2600亿元的防疫预算;同年12月,第四度追加1600亿元。如此四度追加的结果,使得防疫支出总额来到了8400亿元。现在,再把《疫后特别条例》的3800亿加上去,蔡当局以新冠为名花费的经费即高达一兆两千亿元,这个天文数字,是对疫情的“一鱼五吃”。
全民应该认识一下,“疫后条例”的全称是《疫后强化经济与社会韧性及全民共享经济成果特别条例》,冗长的名称说明它的内容空洞与不着边际,缺乏具体目标。这点,从陈建仁声称“各部门正在紧锣盘点计划内容”,及台行政机构发言人陈宗彦说“条例定案之后,预算细节就会核编”,即可知蔡当局对此没有任何事先的规划或构想,全是临时的纸上撒钱文章。尤其“韧性”二字,是蔡当局近期的爱用词,也许经济部门主管王美花应该公开说明一下“韧性经济”长什么样子?还有台当局的补贴如何能增强社会韧性?
从防疫到疫后,蔡当局以疫之名共编了1.2兆的特别预算,扣除真正用于防疫的1500亿元,究竟强化了社会和经济什么角落?(台湾“联合新闻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