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中国骄傲丨“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古老大运河再现昔日荣光 续写千年风华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11-17 16:17:27

中国骄傲

【导语】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中国大运河2500多年来延绵不绝,沟通南北,贯联古今,通向未来。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第六条世界遗产运河。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京杭大运河。(图源:水利部)

京杭大运河。(图源:水利部)


大运河申遗成功九周年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就是流动的血脉,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项世界遗产和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沿线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大运河的作用不可替代,大运河是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遗产。”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其中一部分至今仍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大运河历史河段分布示意图。(图源: 国家文物局)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其中一部分至今仍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大运河历史河段分布示意图。(图源: 国家文物局)

对中国大运河2006年底才开始申遗,很多人都存在疑问:大运河历史之悠久、河道之长、流域之广、影响之大,完全不在中华文明的另一大文明象征——万里长城之下,早在1987年长城就被列入首批中国“世界遗产名录”,而漫长的20多年过去了,在世界文化遗产不断拉长的名单中,为什么迟迟不见大运河的身影呢?

文史专家不无遗憾地解释,20多年前我国申报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时,不少人就提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建议。但当时普遍的观点认为,文物是固定的,运河是流动的,而且大运河有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严重,一些河道也已改变,因此,大运河不适合申报世界遗产。除此之外,当时对运河申遗还存在一种“顾虑”:其主体是隋炀帝主持修建的,修建运河有供皇帝游玩享乐的初始目的,大运河申遗可能会产生意识上的“负面影响”。

从2006年国家做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决定,大运河申遗经过了8年的准备,其间经历了重重困难。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原主任顾风说,从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和独特性来讲,其地位不容怀疑,世界也是肯定的。但真正开始申遗,对照世遗的标准,具体到各个申遗的点、段来看,还是有许多很大差距的地方。

2011年开始,大运河联合申遗完成了统一价值预警平台、制定了专门大运河的法律保护条例、统一的规划文本、申遗文本等一系列繁琐工作。2013年初,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完成大运河最终申报文本。

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申遗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又是8个省市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的联合申报,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申遗成功是一次集体梦想的实现。”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冬冰说。


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

这是2020年11月4日拍摄的位于山东省东平县的京杭大运河戴村坝(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这是2020年11月4日拍摄的位于山东省东平县的京杭大运河戴村坝(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在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起着漕粮北运等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后,京杭大运河停止漕运,清政府不再对运河进行全面疏浚,随后一些河段淤塞不通。民国时期,虽有全面整理运河的工程计划,但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以南的运河河段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以北的运河河段得到一系列整治,但是京杭大运河一直不曾全线通水。

让大运河重现往日盛景,是人民群众长期的期盼。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

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改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文化旅游融合提升4项工程。

2019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为改善大运河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生机活力,2022年4月14日,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

2022年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汩汩清水奔涌北上。200公里外,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2022年4月28日,山东省德州市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对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2022年4月28日,山东省德州市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对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全线通水的大运河,何时实现全线通航,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现实情况实际非常复杂,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杰指出,目前大运河只是全线通水,离大家普遍认知的全线通航还有一定距离。那么,无法全线实现货运价值,大运河全线通水的意义是否大打折扣?

在不少行业专家看来,大运河全线通水的意义,远远不止航运。黄杰分析,从国家层面来讲,华北地区和山东半岛缺水问题非常严重。过去,部分大运河黄河以北的断航河道,生态环境恶劣,甚至成了污水河和垃圾河。现在因为通水,国家对这些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整个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河道修复之外,大运河全线通水,对于未来北方段可能迎来的通航提供了条件。“至少未来我们再建设大型工程时,会将已经通水的大运河河道,当做潜在的航道预留出一定空间。”河海大学物流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封学军分析。

即使目前大运河还无法做到全线通航,但在不少行业专家看来,大运河已经通航的河段,正迎来航运的新风口。京杭大运河仅靠山东微山湖以南到杭州约800公里河段的运量,就成为全世界货运量第四位的河道,仅比第三位的美国密西西比河略低,比欧洲最大的航运河流莱茵河多1亿吨左右。


古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这是2022年9月20日拍摄的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一角。(图源:新华社)

这是2022年9月20日拍摄的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一角。(图源:新华社)

千百年来,大运河日夜不息、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大运河文化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区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昆曲、评弹、越剧等重要戏曲,都曾与它关联。 大运河沿岸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又彼此包容,在大运河畔流淌、融汇,形成了一条“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

北京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人们常说“运河上飘来北京城”“紫禁城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可见大运河对北京极为重要。金代,海陵王完颜亮为建金中都,开辟潞水航运。元代,太史令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时期,北京呈现出“帆樯林立、万舟骈集”的盛况。

如今,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正在渐渐复苏。随着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园内都龙王庙、龙泉禅寺、九龙池及碑亭完成文物修缮,再现了元明时期白浮泉历史文化风貌。在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禄米仓修缮、万宁桥“减负”等22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有序实施,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即将在年底向公众开放。

这是2021年6月16日拍摄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这是2021年6月16日拍摄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江苏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开辟了大运河的“原点”。2500多年来,运河水滋养着扬州,那厚重的桥墩、摇曳的杨柳、穿梭的舟楫,都在述说着运河故事。

近年来,扬州以“让古运河重生”为目标,系统挖掘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扬州举办大运河书香文脉传承发展论坛、“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非遗市集等活动,创作舞剧《水印扬州》、木偶剧《运河之花》、广播剧《运河之子》等作品,推出“运河风情”“江南曲美”等运河展演品牌。

浙江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古运河穿城而过,千年文化蕴藏于此。位于杭州拱墅区的拱宸桥横跨大运河,是大运河南起点的标志。桥东是高楼耸立的现代城市,桥西是粉墙黛瓦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产与现代繁华隔水相望。拱宸桥旁,矗立着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在这座中国首个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地图、一座座雕塑、一个个模型,生动展现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无论是游览大运河,还是在运河边的博物馆、非遗馆参观,市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活’——文化遗产就在生活中,大运河文化活了起来。”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姜国祥说。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古老的大运河为世界所瞩目。在刚刚闭幕不久的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评价,“大运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其卓越普遍价值的认可,也是为了造福全人类,保护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多样性的承诺。”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周刊、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