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从防疫险之乱看台湾产险业的发展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      2023-01-04 23:08:23

为因应新冠疫情所推出的防疫双险保单,赔付情况依旧严峻,根据台湾地区金融监管部门3日公布的最新统计,2022年产险业双险理赔总额高达2116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防疫险赔1693亿元,是保费的37倍。受此影响,多家保险公司领导阶层大搬风,一年内办理增资次数甚至高达三次之多,甚至还要卖楼求资或缴出经营主导权,堪称人财两失,雅虎新闻平台的2022年度台湾财经大事排行榜,防疫保单之乱名列第一,此台湾保险业历年来最大噩梦,受关注度还超过台积电赴美设厂与调升利率。

经过此一事件的洗礼,相信业者对保单的设计与销售,应会更为谨慎,但如果把观察的层次拉高来看,这次防疫险失控产生问题背后的原因,反映了整个产险业在台湾发展的困境,值得一并予以检讨改进。

先从保险公司谈起。首先要提醒的是,任何保险商品的设计,均应回归到分散风险的大原则,尤其要避免出现对赌式的条款。坦言之,不少防疫保单的设计,出现“确诊就理赔”的条款内容,尤其疫情发生之初,颇想藉此话题事件扩大业绩,致疫情翻转时乱象频传、受灾惨重。经此教训,不论保险公司设计或台湾地区金融监管部门审核时,都要摆脱“冲业绩”的思维,回归到保险的本质设计商品。

保险业者对客户的不良观感,更不能冷漠以对。就保户本身而言,他们只重视自己权益是否受损,不会去管保单内容调整是否属正常现象。在防疫险期满转换契约内容时,保险业者提出的解释,如让保户认为业者只重视自己的利益,并不关心他们的投保权益,一来仍会通过民意代表或行政机关施压,来主张自己的权益,二来若因此产生了负面印象,对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其他商品也会敬而远之,长远来看只会得不偿失。

我们认同防疫保单是相当特殊的产品,并带有着部分公益性质的色彩,原意即希望当民众染疫时,能有一笔解燃眉之急的救助金。但从陆续发生的理赔争议来看,不少保户全家投保每人还购买多张保单,显然看准病毒扩散快、致死率低、后遗症也在可控范围等特点,想利用此机会大赚理赔金也果然如愿以偿。如要杜绝此种现象,保险业内需建立共识,加速建立保户信息查核系统,降低重复投保的情况出现,干扰了市场的合理运作。

其次,防疫保单让保险业者损失惨重,行政部门亦有责任。面对疫情肆虐,各部会都想提出有效的因应办法,固无可厚非,但以保单本质来看,业者需要承担最后的理赔风险,这之间,台当局并无提供任何的补贴,部分业者内部精算或担心疫情难以掌控,销售态度谨慎,应尊重其专业做出的决定,而非抱着“防疫大家一起来”的心态,鼓励各家业者都要提供相关商品。官员不能把自己的政策成绩,看得比保险业的经营业绩来的更为重要。

我们也要呼吁民进党当局,对产险业发展须更加的关心与用心。平心而论,在台湾的各个金融次行业里,产险业的规模相对不高,经营正常时,全体产险公司的年获利所得总额,往往也比不上公股八行库中规模最小的一家,与家大业大的人身保险(寿险)业者相比,更是天差地远。

也因此,社会上仍有许多面向缺少保险机制的有效维护。例如,台湾常见天然灾害发生,而台风、地震等产险与其衍生的商品,并没有蓬勃发展。台湾社会持续的转型,产险业者开发出有创意的商品,例如宠物险等,因市场过小或观念尚未普及,最后决定停卖或大幅提高价格。前一段时间的汐止走山,让台北与基隆交通进入长达一星期的黑暗期,同样没有看到产险业的参与,若能引进公共安全维护险的概念,通过投保方式,由保险公司加入协助坡道路段安全的监控执行,亦可减少不幸事件发生的机率。

说来讽刺,产险业顾名思义,应花心力在财产风险的维护与控制上,如今却因严格意义上属于人身保险的商品,而到了几乎倾家荡产的地步。如何通过政策鼓励甚至强制规定,让业者发展出更多样的产险商品,满足不同领域风险分散的需求,已是产险政策的当务之急。(来源:台湾《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