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3两岸政治事件盘点】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

【2023两岸政治事件盘点】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
今年是汪辜会谈30周年,北京、台北均举办座谈会,纪念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对话的历史性重要一步。受益于30年来和平发展的红利,海峡两岸各方面应认知,不以“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双方难以互信、互谅,也就无从改善、发展两岸关系。

“九二共识”的首个重要产物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外界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这是自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后,两岸间交流交往的首个重大活动,是两岸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九二共识”是“汪辜会谈”成功举办的基础,而首次“汪辜会谈”则可说是“九二共识”的第一个重要产物。

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

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处境大为改善、向好发展,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祖国大陆对台方针政策的积极调整,对台海局势产生了极其重大深远的影响,给予国民党当局巨大压力,逃台后在台湾实行的“戒严”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奉行的与大陆“汉贼不两立”及“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难以为继,不得不有所松动,两岸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台方先是宣告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解除戒严”,开放党禁;紧接着宣布开放赴大陆探亲,台海冷战的僵局被打破,两岸交流之门许许开启。然而,随着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增多,又衍生出种种其他问题,极大地限制着两岸交往的深化发展。

为解决这些衍生的新问题,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先后于1990、1991年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台湾为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着重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处理的两岸事务;大陆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此后,两会经1992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之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为两岸的交流往来、关系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正是有了“九二共识”,为两岸关系作了明确定位,为两岸的交流、交往铺设了政治基础,这才有了1993年的第一次“汪辜会谈”。“汪辜会谈”可以说是“九二共识”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重要产物,是“九二共识”形成后两岸关系的首项重大成果,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对此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汪辜会谈”。>>详细


“九二共识”是“和平共识”


“九二共识”应视为“和平共识”,为两岸共同资产。实际上,大陆对台政策始终维持“原则坚定性”,坚持体现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及一个中国原则为对台政策关键核心主轴;同时,认同“九二共识”做为两岸对话及协商之政治基础,强调在此共同前提下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求一个中国之大同,存两岸分歧之小异。

然而民进党内部对“九二共识”长期存在抵触,声称其“虚构不存在”、“不是唯一选项”;提出“九二会谈精神”、“九二历史事实”、“九二共同认知”所谓备选方案,甚至最后公开否认“九二共识”,标签化“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此后两岸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及敌意如螺旋上升。马英九2008年上台后,正是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政治基础之上,同年12月15日启动“大三通”,可谓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互动局面;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召开历史性“习马会”,翻开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可以说,“九二共识”即“和平共识”,马英九期间两岸关系发展处于最为和平阶段。

然而,蔡英文上台近七年期间,不仅两岸两会无法进行对话协商,难以达成任何协议,且既有协议难以顺遂执行;两岸关系更可谓是全面恶化,台湾地区“雪崩式断交”,连续丧失九个“邦交”;大陆也两次军事围台大规模军事演习。至于台湾民众党虽未公开承认但并未否认“九二共识”,表达理解与尊重大陆对“九二共识”坚持,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且柯文哲认同“两岸一家亲”,而能持续与大陆共同召开沪台“双城论坛”,成为民进党“执政”下两岸最高级别对话。>>详细


“九二共识”稳定台海安全


30年来在“汪辜会谈”为两岸关系奠定基础之下,让两岸发展有脉络可以依循。其中最大的成就就是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有了“九二共识”才有汪辜会谈,有汪辜会谈,才真正开启了两岸之间30年的和平。

尽管过去30年两岸关系还是处于跌宕起伏状态,但基本上两岸维持和平发展方向仍然不变,在台湾人民一片望治的期待下,民进党不敢宣布“台独”,这已经是汪辜会谈以来最大的成就。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商谈,双方确立“九二共识”,也为半年后首次举行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4月27日汪辜两人双手握在一起时,开启了两岸正式接触,也标志着两岸的融冰。“九二共识”也为2008年以后两岸签订多项协议奠定了基础,更成为稳定台海安全的“定海神针”。>>详细


第一次“汪辜会谈”意义深远、重大


自1993年4月底举世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至今已整整30个春秋。30年的风风雨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国际形势及台海局势均发生了重大深刻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汪辜会谈”也成为历史。然而,“汪辜会谈”精神不朽,在当今极其复杂的百年大变局下,在两岸高危紧绷的尖锐对立下,其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追忆和传承!

对“九二共识”的具体落实。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举世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一方面“九二共识”为“汪辜会谈”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汪辜会谈”更是对“九二共识”的很好诠释,是对“九二共识”的具体落实,会谈过程中始终强调并坚守“九二共识”,体现出两岸已非常明确地将“九二共识”作为双方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这也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意义所在,是对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否定“九二共识”、不承认一个中国核心内涵最有力的打脸。

正式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启大门。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会谈”,举世瞩目。这是自1949年两岸隔绝以来双方高层人士的首次公开接触谈判,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公开会晤。这次会谈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重大的历史性一步,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翻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的确,第一次“汪辜会谈”之于两岸关系极其重要,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功不可没,建立了海协、海基两会联系与沟通渠道,开启了两岸沟通正常化、制度化的大门,对此后两岸间的人员互访及解决双方交往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详细


两岸共融与坚持反“台独”


汪辜会谈三十年之后的今天,两岸的经贸联系之广,人员间的交流与交往方式丰富,尤其是两岸民间与社会了解的相互加深,这样的局面,是当年难以想象的。

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作为执政党,中共历来是从宏观,全局、从战略视角,进行考虑,这体现为在对台政策中,对是否接受“九二共识”的强调。比如,国共两党的对话和“习马会”的基础,是双方都承认“九二共识”,最近马英九的大陆行,也是以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为前提。

回顾三十年,两岸关系的密切度,与汪辜会谈时的四项协议相比,有了巨大的飞跃。两岸的经济合作和科技合作,发展成为以ECFA为框架的经贸关系(十年期满。大陆现在对ECFA延期一年),其它文化、青年、新闻,教育、宗教等领域的交流,惠台政策的落实,也以两岸一家,为出发点。实际上,这是大陆对台政策中,对家国情怀的体现。同时,大陆也依法执行2005年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严阵以待,坚决打击“台独”势力。

正因为如此, “台独”势力的猖獗、泛滥,从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到蔡英文的“两岸互不隶属”,从民进党的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不接受“九二共识”,到提出“九二精神”等,历经三十年,“台独”的种种技俩,兴风作浪,也未能改变大陆对台政策的惠台特征与对台方略的一致性。即:坚持两岸关系中,“九二共识”的“战略性”、“长远性、整体性”。坚持对“台独”势力精准打击,绝不手软。>>详细


论两岸关系将越来越开放


今年是汪辜会谈三十周年,也是中美关系继续进行激烈冲突,美国两党为大选火拼,台湾也进入“2024选战”的一年。如此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两岸关系的走向,成为世界高度关注的目标。

回首2022年下半年,拜登政府曾正面挑战一中原则,结果是佩洛西窜访台湾,大陆强烈反制,此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在联合国得到了170余国的支持。在11月,中美首脑在G20峰会见面,拜政府登向中方承诺,不支持“台独”。

这次布林肯访华,意味着中美接触,世界再次“松了一口气”。中国十分清楚,拜登政府不会完全放弃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但至少美国应该珍惜自己做出的,一个中国的承诺,如果中美关系往这个方向发展,不仅两岸将更加开放·,两岸最终和平统一的前景,也将更加明朗。

中国不惧怕“激烈的竞争,或者激烈的外交”。但中国必须强调,抵制外来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始终是维护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在区域经济合作视野下,未来的两岸关系,将更加开放,两岸共同发展经济的愿望,有可能实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