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布最新对台“对等关税”20%后,外界都高度关注所谓“暂时性税率”的内涵与走向。主持台美经贸谈判的行政机构副负责人郑丽君3日返台后,面对媒体低调不愿多谈,只称“继续谈判努力争取更好的税率”。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贸易代表葛里尔的说法,被问及8月7日关税生效前,美国能否与台湾地区达成协议时,他仅称“这不是我的重点”。
台美经贸谈判负责人此时的表态,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名言:“能捞则捞,能混则混”。前者指的是特朗普政府,后者指的是赖清德当局。美方“能捞则捞”,是因为特朗普政府认为,从4月起开始发动的关税大战及后续的谈判、叫价、妥协,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亦即透过加收关税充实美国国库。
换言之,向台湾地区加收20%关税,对特朗普而言是“让美国再次富裕”的现在进行式,所以从葛里尔最新的态度来看,美方并不着急和台湾地区达成协议,只要台当局给出的条件没能令特朗普满意,20%的税率就会继续下去,直至台当局继续让步、对特朗普照单全收。
反过来看,民进党当局定调20%的税率是暂时的,还要“争取更低”,并凸显出较4月时宣布的32%税率已调降,也是一种安抚民心的预期管理,至于今后谈判结果如何,相信赖当局心里也没底。
相较日、韩用超高对美投资额来换取15%的较低税率,以目前台美谈判进度与国际经贸情势来看,相信20%本身应该附带台湾地区对美一定数额的投资作为前提,但台美双方都没有公布,显然是卡在几大领域:一是半导体部分,美方尚未做最后拍板,故赖当局认为只要争取到半导体在全球较优惠的关税,其他传统产业可以“忍”;二是芯片技术转让部分,相信这是赖当局不可承受之重,一点点的退让都将令“执政”基础雪崩;三是对美投资部分,预料赖当局向美方提出纳入巨额军事采购,但726罢免失败恐令这个愿景泡汤。
至于“大陆因素”在台美经贸谈判中的影响其实并不显著。对特朗普而言,与中国大陆经贸谈判的重要性显然要高于中国台湾,因而“台湾牌”猪羊变色,不再是美方“抗中友台”的杠杆,因此近日传出美方不同意赖清德8月过境纽约。
由此可见,这也是赖当局在关税问题上“能混则混”的动机之一。可以判定,直至今年底,内有罢免失败、外有中美交易的大环境,这会是赖当局“伺机而动”的时期。(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