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纪念“九二共识”三十周年】“九二共识”:处理两岸关系的智慧结晶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海观潮      2022-02-08 09:12:16

九二共识三十周年

【纪念“九二共识”三十周年】展望“九二共识”30周年的2022年两岸关系


  自1992年“九二共识”问世至今已有30周年。“九二共识”的达成,意义极其重大,其不仅巧妙地避开了阻扰两岸关系改善的巨大障碍,更为两岸交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为推动两岸关系前行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正是有了“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才有了此后两岸关系全面、快速的发展。“九二共识”,实实在在是两岸处理双方棘手问题和事务的智慧结晶。

  自1949年国民党政权溃败台湾,海峡两岸隔海而治,窄窄不过百十公里宽的台湾海峡,变成难以逾越的天堑,完全处于隔绝状态。尽管中国共产党方面作了许多不懈努力,“破冰”设想不断,大的方面包括提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四目”,即外交权归中央,其余军、政大权及人事权归属台湾地方)等大政方针,以促进台湾问题的彻底解决;小的方面,多次阐明包括“省亲会友、来去自由”等具体主张,以加强两岸人民的接触交流。毛泽东主席还提出“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在中国共产党诚意的感召下,大批国民党将领通过种种途径回到大陆,包括曾经的“代总统”李宗仁,一时轰动海内外。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还批准释放在押的国民党人员,并且公开声明,是台湾的,可以回台湾去。

  然而当时国民党当局反共思想根深蒂固,对开放两岸交流交往极为排斥,其坚持所谓“汉贼不两立”的顽固立场,以“不变应万变”,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坚持“不谈判、不妥协、不接触”的“三不”政策。国民党当局的拒绝、阻挠,使得窄窄的台湾海峡,咫尺成天涯,两岸犹如阴阳两隔,引发了无数感天地、泣鬼神的时代悲剧,多少人望断天涯路,多少人翘首以待白了头,多少人抱憾终身落叶难归根,数不尽的亲朋生离成死别,道不完的骨肉小别成永诀。正是在这时代悲剧的大背景下上演了幕幕催人泪下的小剧:一枚小小的邮票,紧紧牵动着“在这头”的“我”和“在那头”的“母亲”,寄托着不尽的亲情、乡愁;一张窄窄的船票,饱含着“新郎”对“新娘”刻骨铭心的思念……曾参与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赴台十余年,与家乡音讯全无,出于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出于对国民党当局刻意阻挠两岸人民往来交流的不满,晚年愤笔疾书、写下一首情真意切、振聋发馈的无题心灵悲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心灵的悲歌,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道出了无数人的情感,后来有人名其为《望大陆》,更有人名其为《国殇》。窄窄的海峡,成了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情况才逐步有所转化,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后;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张,再次呼吁“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谈话时指出,美国可以鼓励、劝说台湾跟大陆搞“三通”,通过接触,增进海峡两岸的相互了解,为双方进一步商谈统一问题、实现统一问题创造条件;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1988年8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成立,专门负责处理与台湾关系的相关事务。

  1986年5月8日,发生了一件影响两岸关系的重大突发事件,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机长王锡爵按捺不住对父亲的思念,在一次运送榴莲等物品的任务中,驾驶运输机经泰国偷偷飞回大陆。这起非常事件意外突破了当局国民党当局“三不政策”的坚冰。“华航事件”发生后,大陆以民航局的名义发表谈话,宽容地表示欢迎台湾派人到北京或其它地方商谈解决这一突发事件。经过在香港的紧急商谈,大陆与台湾双方达成协议,“华航事件”得以顺利解决。1987年,台湾当局在岛内外巨大压力下被迫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当年11月,常州籍台胞周纯娟成为首位获得大陆方面入境证件的台湾同胞。自此,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然而,这仅仅是起步,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长达30多年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状态虽被打破,台湾方面“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不得不有所调整,但随着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逐渐增多,进而衍生出种种其他问题,尤其是在两岸定位上,双方分歧颇大,难以调和,严重影响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两岸相继成立了专门机构,台湾方面于1990年11月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基会,以处理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大陆方面随后于次年底成立了相对应的机构——海协会,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以方便与海基会对口接触、洽商,推动两岸关系深化发展,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举行香港谈会谈,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进行工作性商谈,并就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遗失查询及补偿问题交换意见,其中重点是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进行磋商。经过反复、艰难的沟通协商,不但在具体业务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达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此后,两会通过函电往来,于当年11月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之为“九二共识”),从而为两岸交流往来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为以后的两岸关系发展打开了大门,铺平了道路。

  正是有了“九二共识”,才有了后来两岸关系的全面、快速发展,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达成了四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等。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突破,显示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正是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的“胡连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两党决定共同促进两岸开展全面的经济合作,建立密切的经贸关系,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放海空直航,加强投资与贸易的往来与保障,进行农渔业合作,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问题,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双方还建立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达成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更为今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等23项协议和多项共识,全面实现“三通”,形成多领域、全方位、各层次的大交流局面,两岸的贸易额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上千亿美元的高度,极大促进了双方经济合作与发展。没有“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这一切是不敢相像的,也是绝不可能达成的。“九二共识”无愧是两岸处理双方复杂关系的智慧结晶。(杨泽军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教授)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微信截图_20181221100551 (2)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